1、单选题 读我国27°N局部地区剖面图,据此完成1—2题。

1.根据当地垂直植被带分布规律判断,甲处植被带应为
[? ]
A.落叶阔叶林
B.热带雨林
C.高山灌丛草甸
D.常绿松林
2.①、②、③为同一条河流干流形成的三个谷地,从上游向下游的排列顺序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②①③
D.③②①
参考答案:1、D
2、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根据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完成1—2题。
1、从赤道向较高纬度地区,针叶林带在山地分布的海拔高度
[? ]
A.逐渐升高
B.保持不变
C.逐渐降低
D.变化无序
2、据下图计算,水平方向的针叶林带分布的纬度范围约为

[? ]
A.62°N~68°N
B.52°N~58°N
C.50°N~54°N
D.52°N~62°N
参考答案:1、C
2、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我国柑橘的栽培区分布图,回答2题。

1.图中柑橘的分布充分反映了农业生产布局的特征是
[? ]
A.整体性
B.地域性
C.季节性
D.周期性
2.图中①地区成为柑橘最适合栽培区,其主要的影响因素
[? ]
A.地形
B.降水
C.光照
D.土壤
参考答案:1、B
2、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读“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
(1)自然景观从①一②一③一④的变化所表现出来的地域分异规律是_____?______?___ ;自然景观从③一⑤一⑥的变化所表现出来的地域分异规律是______________。(2分)
(2)自然景观从①一②一③一④的变化是以______为基础产生的。这种地域分异产生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 。(2分)
(3)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体现了_______分异规律,这近似于______(A.①一②一⑨一④
B.③一⑤一⑥)的变化,产生的原因是____?__??。(3分)
(4)自然景观从③一⑤一⑥依次呈现森林、草原、荒漠景观,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种变化所表现出来的地域分异规律在__________(低、中、高)纬度表现较为明显。(2分)
(5)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对人类的农业生产有什么指导意义?(1分)
参考答案:(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2分)
(2)热量?太阳辐射在各纬度分布不均(2分)
(3) 垂直? A?地势越高,气温越低(3分)
(4)距海远近不同,受海洋水汽影响程度不同?中(2分)
(5)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生产(回答合理均可得分)(1分)
本题解析:沿①一②一③一④方向自赤道向两极自然带递变,属于自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以热量变化为基础,其根本原因在于太阳辐射在不同纬度的分布差异;沿③一⑤一⑥方向从沿海向内陆自然带递变着,属于自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基础是水分的变化;这种变化在中纬度地区最为明显。喜马拉雅山自山脚向山顶反映了垂直方向的地域分异,类似于自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因为高度变化气温随着有规律变化着。农业生产也是一种对植物资源培植、种植的过程,要需要一定的水热条件,不同农作物需求水热条件不同,可以类比到相应的自然带。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新疆以荒漠为主的自然特征主要体现了
[?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C.由下向上的垂直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的地域分异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