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读1969-2008年山西省长治市寒潮发生总次数等值线图,回答问题。(13分)

(1)我国的寒潮一般发生在什么季节?在哪个天气系统的控制下形成,该天气系统的水平气流流向如何?
(2)寒潮到来时,除了影响人类健康和种植业生产外,还可能产生的影响有
。
(3)图示区域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是
,该特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和 。
(4)当地菜农在寒潮来临之前,常采用浇水的方法来防御寒潮对蔬菜的冻害,分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
(1)秋末到第二年初春(秋、冬、春)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亚洲高压) (中心向四周)顺时针向旋转(辐散)(3分)
(2)河港封冻、交通中断、牲畜冻伤(3分)
(3)西北向东南递减 盆地多于东西两侧山地和高原(最高值出现在盆地北部地区,最低值出现在太行山以东地区) 地理位置(纬度位置) 地形(离冬季风源地距离)(4分)
(4)水的热容量大1分,使地表降温慢、地表温度变化幅度减小1分;可增加空气湿度1分,增强大气逆辐射以减轻冻害1分。(如答出水汽凝结释放热量1分等可给分)(3分)
本题解析:
(1)寒潮是冬季的一种灾害性天气,群众习惯把寒潮称为寒流。所谓寒潮,就是北方的冷空气大规模地向南侵袭我国,造成大范围急剧降温和偏北大风的天气过程。我国的寒潮一般发生在秋末到第二年初春,在蒙古、西伯利亚高压的控制下形成,该天气系统的水平气流为中心向四周顺时针向旋转辐散。
(2)我国气象部门规定:冷空气侵入造成的降温,一天内达到10℃以上,而且最低气温在 5℃以下,则称此冷空气爆发过程为一次寒潮过程。寒潮到来时,除了影响人类健康和种植业生产外,还可能产生的影响有河港封冻、交通中断、牲畜冻伤。
(3)图示区域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是西北向东南递减,盆地多于东西两侧山地和高原。该特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位置和离冬季风源地距离。
(4)当地菜农在寒潮来临之前,常采用浇水的方法来防御寒潮对蔬菜的冻害,其原因是水的热容量大,使地表降温慢、地表温度变化幅度减小;可增加空气湿度,增强大气逆辐射以减轻冻害。
考点:本题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与天气;天气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大气的保温作用。
点评:冷、暖锋面与天气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与天气
图形


符号


概念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准静止锋是指移动幅度很小的锋。
天气特征
过境前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单一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冷、暖气团势均力敌,或遇地形阻挡,锋面移动缓慢,或较长时间在一个地区摆动,造成阴雨连绵的天气。
过境时
阴天、雨雪、刮风、降温
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
气压升高,气温下降,天气晴朗
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好
降水的分布
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后
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前
大气举例
北方夏季暴雨,冬春季大风,寒潮,沙尘暴
春季,长江以南和东北地区,常有暖锋活动。
夏初,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就是准静止锋造成的;冬半年的昆明准静止锋使得昆明和贵阳天气有很大差异。
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低压、高压是对天气系统气压状况的描述。实际上气旋就是低压系统,反气旋就是高压系统。

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系统的特点与天气
气旋
反气旋
气压
低气压(中心低,四周高)
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水平运动
四周向中心辐合(北逆南顺)
中心向四周辐散(北顺南逆)
垂直运动
上升
下沉
天气
多阴雨天气
多晴朗、干燥天气
举例
台风
长江流域的伏旱、我国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 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以上四种气候由单一气压带控制形成的是
[? ]
A、温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秋季,我国广大北方的天气特点是“秋高气爽”,主要是由于此时这些地区
A.受台风控制
B.受气旋控制
C.受反气旋控制
D.受冷锋控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天气系统的影响。“秋高气爽”是受高压控制的天气实例,即反气旋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13分)读“北半球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hPa)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气压分布状况看,此时北半球是季。该季节河南省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特征是,盛行风。(6分)
(2)该季节影响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是。(1分)
①洪涝②寒潮③台风④泥石流
(3)A处气压名称是,形成原因是(2分)
(4)甲、乙两处中,风力较大的是处。理由是。(2分)
(5)该季节C地的盛行风向标注是否正确?。理由是。(2分)
参考答案:
(1)冬(2分)寒冷干燥(2分)西北(2分)
(2)②(1分)
(3)亚洲高压或蒙古-西伯利亚高压(1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或热力原因(1分)
(4)甲(1分)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1分)
(5)否(1分)冬季该处是东北风(1分)
本题解析:
(1)该图为北半球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依海陆热力性质差距海洋温度变化小,陆地温度变化大,从图中可见陆地为高压说明气温较低,为冬季(北半球1月)。河南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此季节的特点是寒冷干燥,行风为西北风。
(2)该季节受来自寒冷的蒙古-西伯利亚冬季风影响,我国常见的主要自然灾害是寒潮。
(3)图中A分布于亚欧大陆,冬季为亚洲(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它切断了南移的副极地低气压带,使之存在于海洋上(太平洋为阿留申低压、大西洋上为冰岛低压)。
(4)图示乙处等压线分布较甲处密集,则反映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故判断甲处风力较大。
(5)受亚洲高压影响南亚(C地)盛行东北风,此风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
考点:等压线;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图,回答下题。

【小题1】图示所反映的季节及其代表月份是( )
①北半球夏季 ②南半球夏季 ③一月 ④七月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