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八)
A.① B.② C.③ D.④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图甲中丙是地壳,乙是地幔,丁是软流层,甲是地核,在地幔上部存在一个由塑性物质组成的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故这次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软流层丁.故选:D.
【小题2】读图乙可知,根据岩石的转化关系分析,沉积物形成的是沉积岩。沉积岩在变质作用条件下形成变质岩,变质岩与沉积岩可以相互转化,所以③是变质作用。在外力作用下岩石形成沉积物,②是外力作用。变质岩在高温下熔化形成岩浆,④是高温熔化,箭头指向的是岩浆。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①是冷凝作用,箭头指向是岩浆岩。火山喷发形成的岛屿是岩浆冷凝形成,所以A对。B、C、D错。
故选D;A。
考点:岩浆的来源地和三大岩石的相互转化关系。
点评:本题属于中等难度题目,地球上三大岩石物质循环是一个重点难点知识。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下列四幅图,回答下题。
【小题1】四幅图中属于内力作用表现形式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2】与图④具有类似成因的地形区是( )
A.黄土高原
B.华北平原
C.青藏高原
D.塔里木盆地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质作用形成的地貌。
【小题1】①表示沙丘;②表示风蚀蘑菇;③火山喷发;④冲积扇。
【小题1】冲积扇的形成主要是受流水沉积作用。A黄土高原主要受风力沉积作用而形成。错误。B华北平原主要受流水沉积作用而形成。正确。C青藏高原的形成主要是内力作用,错误。D项塔里木盆地为内力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22分)
材料一:R河气候资料
月份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全年 |
气温(℃) | -13 | -11 | -4.5 | 6.4 | 14.9 | 18.5 | 20.6 | 18.6 | 12.8 | 4.4 | -2.5 | -8.7 | 3.2 |
降水(mm) | 46.6 | 39.0 | 34.9 | 38.7 | 32.9 | 56.0 | 58.1 | 52.1 | 45.0 | 52.5 | 54.2 | 53.0 | 563 |
参考答案:
(1)有呈波状起伏的低缓丘陵(2分) 冰川(2分)
(2)(受湿润西风的影响)降水量多,河流水量丰富(2分);冬季(或11月到次年3月)气温低,降水量多,积雪量大(2分),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形成春汛(2分);流经东欧平原,落差小,流速慢(水流平缓)(2分)
(3)北部纬度高, 气温低,热量少(2分);但受盛行西风的影响大,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气候湿润(2分)。南部纬度低,热量条件好,但受西风影响小,降水少,气候较干旱(2分)。
(4)(回答下列任何一种观点,必须观点和理由一致才能给分,否则不给分)
不合理——①远离资源、能源产地(2分);②污染环境;③土地租金 (劳动力工资水平)高,生产成本高。(②、③任答一点给2分,其它答案可酌情给分);
合理 ——①水陆交通便利(2分);②接近 消费市场;③技术力量较强。(②、③任答一点给2分,其它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
(1)从图例中可以分析出东欧平原表面为一波状起伏的平原,也有丘陵高地,这些丘陵常和低地平原交错分布,主要的地貌特征为丘陵,欧洲地形深受第四纪冰川作用的改造,广布各种类型的冰川地貌。
(2)水文特征一般从水位、水量、含沙量和结冰期等方面分析。当然做题要审题,看清题目要求,本题要求从流量、汛期、流速三方面分析。从表中降水因素看,R河降水量多,河流水量丰富,其原因是地处西风带,受湿润西风的影响;从表中气温因素看,冬季气温低,平均气温小于0°C,且时间长,河流有结冰期和春汛,主要是因为该地纬度较高,冬季降雪较多。R河流流经平原地区,所以流速慢。
(3)从图中可以看出,55°N以南积温较高,年蒸发量大于年降水量,说明该地区热量条件较好,气候较干旱,55°N以北积温较低,年蒸发量小于年降水量,说明该地区热量少,气候较湿润。对于气温的影响应从纬度角度考虑,对于降水的影响应从本区受西风影响程度角度考虑。
(4)本小题为开放性试题,解题时先要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再围绕自己的观点阐述理由。考查工业区位因素问题。A城位于内陆,附近资源丰富,B城位于沿海,因此,选择合理的理由主要是水陆交通便利、接近消费市场和技术力量较强等;选择不合理的理由主要是B城远离资源、能源产地,土地租金高、生产成本高等。
考点:本题考查外力作用、产业转移、水文特征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试卷《城市与地理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