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二)
A.珠穆朗玛峰雪线逐渐上移 B.影响欧洲西部的盛行西风不断增强 C.澳大利亚大陆西南部沿海地区锋面、气旋活动频繁多阴雨天 D.潘帕斯草原上肉牛膘肥体壮, 进入屠宰加工旺季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材料,图中A、B、E、F四点为日出、日落时杆影方位。所以可以判断日出东南方向,日落西南方向,我国此时为冬季A、C错。根据相隔一月时间OC、OD的影长变长,说明当地正午时影子在增长,太阳直射点在向南移动,B错,D对。
【小题2】图中,在冬季12月份影长大于杆长,说明杆与直射点的纬度差大于45°。该地可能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位于温带。根据当地正午时,北京时间是11时30分,判断该地经度为127.5°E,所以该地应位于东北地区,自然环境特点是季风气侯, 冬寒夏热,C对。东北地区无高原地形,A错。植被是落叶阔叶林,B错。冬季结冰期长,D错。
【小题3】结合前面分析,观测时期内,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北半球太阳辐射减少,珠穆朗玛峰雪线逐渐下移,A错。影响欧洲西部的盛行西风不断增强,B对。澳大利亚大陆西南部沿海地区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晴朗干燥,C错。潘帕斯草原上草木茂盛,肉牛进入生长旺季,D错。
考点:日出日落方位与影长,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区域自然环境特点。
本题难度:困难
2、综合题 读图(地球俯视图),回答以下问题:(12分)
(1)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2)点C的地方时为 时,点A地方时为 时,点A的昼长为 小时,日落时间为 时。
(3)A、B、C、D四点中,正值日出的是 点,处于昏线上的点有 。
(4)此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的点是 和 ,E点的正午太阳高度大小为 。北京正午时刻旗杆的影子朝向是 (向北/向南)。
参考答案:(1)23°26′N (2)12时 21时 18小时 21时 (3)B点 A点和D点 (4)A点和C点 66°34′ 向北
本题解析:(1)图示自转方向呈逆时针,判断为北半球;根据图示的晨昏线分布判断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内为极昼,故判断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故太阳直射北回归线。(2)图示C点所在纬线为昼半球的平分线,故地方时为12时。结合D点为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18时,故推算A点较D点东侧45°,故地方时较D点早3个小时,为21时。此时为A点的日落时间,故判断A点的下午为12:00---21:00,故计算昼长为18小时。(3)根据自转方向判断,经过晨昏线AD即将进入夜半球,故判断A、D点位于日落时,而B点即将进入昼半球,故判断为日出时。(4)图示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故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故选AC点。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计算即可。北京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故正午太阳始终位于其正南,故日影终年朝北。
考点:本题考查晨昏线图的综合判读。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晨昏线图的基本判读方法和时间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计算等地球运动意义分析的一般规律,注意及时总结规律,利用知识规律解题,形成分析思维。难度一般。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下图中大圆为晨昏圈,圆内为白昼。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飞机沿最近路线从E点到F点的飞行方向为
A.向东
B.向西
C.先向东北,再向东南
D.先向西北,再向西南
【小题2】E点的夜长为
A.16小时
B.14小时
C.10小时
D.8小时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整合所有信息可知,北半球昼长夜短,即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自E向F飞行的最近距离是先向西北沿晨线飞行,而后在晨昏线转折点转向向西南,沿昏线飞达F点。
【小题2】E地在该日对应昼弧的经度跨度为210°,所以昼长为14小时,即夜长为10小时。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观察下面以极点为中心的地球俯视图,A点在C点的( )方向
A.正西
B.正东
C.西北
D.西南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图示以南极为中心,可判断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自西向东转,A点在C点的西南方向。
考点:地球俯视图的判读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某地某日正午太阳高度是子夜太阳高度的3 倍,两者均大于0,该地的纬度可能是( )
A.23.5°N
B.66.5°N
C.70°S
D.80°S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由题干可知,该地子夜太阳高度大于0,有极昼现象。23.5°N没有极昼现象,A错。66.5°N子夜太阳高度最大值为0,B错。正午太阳高度是子夜太阳高度的3 倍,也就是该地正午时(90°-纬度差M)的值是子夜时(90°-纬度差N)的值的3倍。子夜时的纬度差比正午时纬度差大,差值是90°减所在地纬度的2倍。若该地是70°S,则N=M+(90°-70°)·2,即N=M+40°。代入前面分析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式,求出M=30°。太阳直射点应在40°S,不可能存在,C错。同理分析,该地纬度为80°S,则此时N=M+20°,代入前面关系式,求出M=60°,太阳直射点纬度为20°S,可以成立,D对。
考点:正午太阳高度计算,与直射点的关系。
本题难度:困难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地球运动及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