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26分)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局部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 厦门是福建省最大的港口,沿海自然海岸主要为基岩海岸(山地性海岸),其外围 25千米左右散布着大小金门岛、大担岛等多个岛屿。
(1)依据年降水量线的分布分析该地地形特点λ (8分)
(2)简述福建省农业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6分)
(3)结合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分析其东南沿海地区农业生产调整和发展方向。(8分)
(4)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厦门港主要有利自然条件。(4分)
参考答案:
(1)年降水量自东南1200mm递增到1800mm左右,年降水量线大致沿东北——西南方向延伸。(4分)据此可判断该地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4分)
(2)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为主,耕地面积小,沿海有滩涂分布(4分)。土壤为红壤,肥力较低。(2分)
(3)东南沿海人口和城市密集,临近台、澳、港,(2分),经济发达,土地价格上升(2分),海运便利(2分),主要发展蔬菜、花卉生产等城郊农业和园艺业。(2分)
(4)港口港阔水深(2分),风浪小(2分),临近日本至新加坡国际深水航道(2分)(任答两点给满分)。
本题解析:
(1)根据图中等值线数值分布特征知,该地年降水量大致由东南向西北递增,由此可推断该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
(2)福建省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故其地利用类型以林地为主,耕地面积小;地处沿海,滩涂分布广;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土壤肥力较低,为红壤。
(3)从图中可以看出,东南沿海人口和城市密集,临近港澳台地区,改革开放早,经济发达,导致土地价格高,但沿海,海运便利,故其农业生产调整和发展方向是主要发展蔬菜、花卉生产等城郊农业和园艺业。
(4)从筑港条件看,厦门港港口港阔水深,风浪小;从地理位置看,厦门港临近日本至新加坡国际深水航道。主要本小题要求分析的是自然条件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 川气东送是我国继三峡工程、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之后的第5大工程。干线起于四川东部达州,止于上海市,途经重庆市、湖北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苏省,全长1674公里。读图回答下题:川气东送干线与下列哪一组铁路相交

[? ]
A、宝成线、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
B、焦柳线、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
C、宝成线、焦柳线、京广线、京九线
D、成渝线、襄渝线、湘桂线、京广线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和城市气候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
(1)据图说出该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并指出分布特点。(4分)
(2)说明图中河流特征及其成因。(8分)
(3)20世纪50年代,在甲、乙之间的地区大规模垦荒,请说明对土地产生的影响并简要分析形成的主要原因。(8分)
(4)丙地大量引河水灌溉会对湖泊产生什么影响?(5分)
参考答案:
(1)以山地和盆地为主(2分;南部为山地,北部以盆地为主(2分)。
(2)特征:多内流河和时令河,河流短小,流量季节变化大,有结冰期(4分)。成因:深居内陆;降水量少,蒸发量大。以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为主,受气温、降水变化影响(4分。
(3)大规模垦荒会(使地表疏松)导致土地沙漠化(荒漠化、土地退化)(2分)
该地区气候干旱(2分),大风天气多(2分,植被破坏,土地裸露(2分。
(4)湖水干涸、枯竭(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完成下题。

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
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
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
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
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据图可判断出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上升,犹以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明显,且逐步占居主导。从图中无法判断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海域迁移。故A,B,C错,选D。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36分)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6年7、8月份,我国四川和重庆地区出现持续大旱。气象学家分析,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西侧高原积雪偏少,成为异常热源,导致高原地区上升气流加强。此高温现象是在大系统背景下造成的。这年夏季整体副热带高压较往年向偏西偏北移动,且持续时间也很长,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青藏高压的异常是关键因素。
材料二:下图为“中国沿32°N纬线地形剖面图”

材料三:下图为“成都和重庆城市地域形态图”

(1)图中①②③表示的地形区是(6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在图中画出气流运动的剖面示意图,并解释川渝地区干旱少雨的直接原因。(6分)
(3)该高原积雪偏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并简述该原因造成的影响。(6分)
(4)成都的城市布局形式是________,重庆的城市布局形式是________,形成这种状况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__的不同。形成这两种城市布局的优缺点是什么?(10分)
(5)分析②地区发展航空交通的有利与不利自然条件。(8分)
参考答案:
(1)①四川盆地?②青藏高原?③长江中下游平原?
(2)画图:(略)
直接原因:受下沉气流的影响,天气晴朗少雨;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蒸发强烈。
(3)主要原因:全球变暖造成的影响: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导致海平面的上升;可能导致灾害事件的增加;导致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增加等。(任答两点)
(4)集中紧凑式?分散疏松式?地形?集中紧凑式可设置较完善的生活设施,方便居民生活,便于行政管理和领导,并节省投资;分散疏松式的城市布局用地比较分散,彼此联系不太方便,市政工程投资相对较高。但工业区的分散易于保证城市的环境质量
(5)有利:空气洁净,能见度好;对地面生态环境影响相对较小。不利:地势高,地形复杂。气流不稳定;气候寒冷,天气多变
本题解析:
(1)根据图示:①为四川盆地;②为青藏高原;③为长江中下游平原。
(2)根据材料分析:青藏高原盛行上升气流,四川盆地盛行下沉气流。川渝地区受下沉气流的影响,天气晴朗少雨;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蒸发强烈。
(3)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影响。青藏高原积雪偏少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危害有: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导致海平面的上升;可能导致灾害事件的增加;导致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增加等。
(4)根据图示:成都的城市布局形式是集中紧凑式,重庆的城市布局形式是分散疏松式,形成这种状况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地形的不同。集中紧凑式可设置较完善的生活设施,方便居民生活,便于行政管理和领导,并节省投资;分散疏松式的城市布局用地比较分散,彼此联系不太方便,市政工程投资相对较高。但工业区的分散易于保证城市的环境质量。
(5)②地区为青藏高原地区,青藏高原空气洁净,能见度好;发展航空运输对地面生态环境影响相对较小。但是高原气流不稳定;气候寒冷,天气多变,对航行不利。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