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试题《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二)
2019-12-27 01:14:10
【 大 中 小】
1、单选题 该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据图完成问题。
 小题1:观测者从甲、乙、丙、丁四个角度能够观察到右图所示昼夜状况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 小题2:从a到b的方向是 A.向东 B.先西南后西北 C.向西 D.先东南后东北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球公转和光照图的综合分析。 小题1:根据右图可知,这是一幅从极点上空观察的俯视图,可能是从丙或丁处观察到的;再根据此时极圈内发生了极昼现象可知,这必定是从丁处观察的结果。 小题2:由于图中的极点为南极点,故从a到b要逆着地球自转方向向西;前一段路程离南极点越来越近,向南,后一段路程离南极点越来越远,向北;即从a到b先向西南后向西北。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关于地球自转速度,叙述正确的是(?) A.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角速度越大 B.赤道上的线速度、角速度最大 C.南北极点既无线速度也无角速度 D.地球上各处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都一样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地球自转速度分为角速度和线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地球表面的角速度相同,线速度赤道最大,由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既没有角速度也没有线速度,所以A、B和D都是错误的,答案是C。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我国某城市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最大值时,北京时间是11时30分,该地经度是 (? ) A.127.5°E B.112.5°E C.123.5°E D.135°E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当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最大值时为当地的正午12时,而北京时间为11:30分,即当地时间较北京时间早30分钟,故判断当地位置120°E的东侧7.5°,即当地经度为127.5°E。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当地正午12时的应用和地方时的计算方法。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分布有中国纬度和海拔最高的热带雨林(季雨林),生态效益突出。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 材料一:西双版纳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西双版纳橡胶产业现状及“十二五”规划目标
?
| 2005年
| 2010年
| 2015年(计划)
| 种植面积(万亩)
| 284.71
| 406.96
| 407
| 橡胶产量(万吨)
| 19.07
| 25.53
| 35
| (1)西双版纳地处?带,气候特征是?(3分) (2)傣族的新年(泼水节)在4月13—15日,此期间景洪市白昼逐渐变?(长、短);夏至日,景洪和磨憨比,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的是?。(2分) (3)材料二数据表明,2010年以前西双版纳橡胶产量增加主要依靠?,“十二五”期间橡胶增产主要依靠?,为此,应采取的措施是?。(6分) (4)近年来,由于过度种植橡胶,热带森林面积在减少,单一的人工林替代了原始生态林,请分析由此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并提出治理措施。(8分)
参考答案: (1)热(1分), 全年高温,旱雨两季分明 (2分) (2)长 (1分),景洪 (1分) (3)扩大橡胶种植面积(1分),提高单位面积产量(1分), 措施: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加大科技与资金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培育和引进优良品种; 加强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灾、抗灾能力。 (至少两方面得4分) (4)环境问题: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导致旱季缺水;引发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生存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答2点得2分) 治理措施:合理规划与布局,严格控制橡胶林面积;发展立体农业,改变单一种植模式;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加强环保宣传与执法。(答3点得6分)
本题解析: 试题解析: (1)考查气候判断。要求学生对气候类型分布和特征的掌握。根据西双版纳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判断热带季风气候——冬夏季风影响,全年高温,明显的干湿季。 (2)考查地球运动的意义。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4月13—15日,太阳直射北半球且不断向北移动,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渐长;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距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图中景洪和磨憨比,景洪距直射点的温度近,正午太阳高度角大。 (3)考查农业。表中数据分析,2005—2010年,面积增加大,产量小,而2010—2015年面积增加小,产量增加大。故图中是依靠农业技术提高橡胶的产量:水利工程、培育良种、优化管理、农业技术等等。 (4)考查生态环境问题。自然植被被橡胶代替,热带雨林减少,根据热带雨林的作用分析得:生物多样性减少、旱涝变化频繁、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针对出现的环境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建立保护区,加强原始植被的保护;政府合理管理、规划;加强宣传,提高环保意识;建立建设基金,为农民提供资金保障等等。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为某日观测到的同一经线上不同纬度的日出时刻(东十区区时)。此时,东十区区时为12时。读图回答(1)~(4)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 A.30°E, 20°N B.150°E, 20°S C.30°E, 20°S D.150°E, 20°N (2)对图中四地地理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A.丁地地方时12时日出 B.丙地地方时16时日落 C.乙地昼长20小时 D.甲地夜长12小时 (3)此时与东十区日期相同的范围占全球范围的比例是 A.四分之一? B.二分之一? C.三分之一? D.大于二分之一 (4) 对该日的地理状况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速度最慢? B.台北处于一年降水量最多的季节 C.西安日出时间大约在5时左右? D.日本东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比广州的小
参考答案:(1)B(2)C(3)D(4)D
本题解析:(1)根据题意可知,此时东十区区时为12时,说明此时太阳直射150°E上;根据图所示日出时间确定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此时甲地日出时间为0时,那么日落即为24时,也就是说甲地至南极点范围内出现极昼现象,甲地纬度为70°S,那么太阳即直射20°S。(2)读图可知,甲地出现极昼,昼长为24小时,D项错误;乙地日出时间为2时,可计算出日落时间为22时,昼长即为20小时,C项正确;丙地日出时间为4时,那么上午和下午各8小时,可计算出日落时间为20时,B项错误;丁地位于赤道,日出时间为当地地方时6是,A项错误。(3)要计算全球不同日期的范围,必须找到地表两条日界线所在位置,一条即为180°经线,另一条为0时所在经线。此时东十区区时即150°E时间为12时,可计算出0时所在经线为30°W,即与东十区日期相同的范围为180°向西至30°W,该区域占全球范围的比例大于二分之一。(4)日本东京的纬度比广州高,离太阳直射点远,因此其正午太阳高度角比广州的小。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