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解决目前全球气候变化切实有效的措施有
①植树造林,扩大森林覆盖率?
②推广节能灯具,提高能源利用率
③开发核能、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④关停高耗能产业,禁止矿物能源消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组合选择题可采用排除法,关停高耗能产业,禁止矿物能源消耗显然不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实际,④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图所示地区可能发生某种“环境变迁”,读图回答题。
1.该“环境变迁”最可能是2.使图示“环境变迁”可能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
B.火山、地震频发
C.荒漠化日趋严重
D.臭氧层空洞扩大
E.冰川融化
F.全球变暖
G.海水膨胀
H.地面沉降
参考答案:1. A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所示地区位于沿海,该“环境变迁”最可能是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
2.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会被淹没。故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全球变暖。
考点:主要考查了全球变暖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以图所示地区可能发生某种“环境变迁”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全球变暖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知识的掌握情况。
本题难度:困难
3、综合题 图21为生态系统中的硫循环示意图,图22为我国三省原煤生产量、煤炭消费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柱状图。读图回答问题。(10分)

(1)大气中的硫主要来源于? ____?、? _______ 和?_________?。(3分)
(2)影响图示省区二氧化琉排放量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2分)
(3)我国北方二氧化琉排放量高于南方,而南方的酸雨却比北方严重,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 。(2分)
(4)酸雨的危害有? ________?。(3分)
参考答案:
(1)化石燃料?无机硫?硫化物?
(2)煤炭消费量?
(3)降水
(4)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的生长繁殖;土壤酸化,影响森林和农作物的生长;危害人体健康;腐蚀建筑物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酸雨的污染来源、危害以及南北方的差异,南方的二氧化硫排放量虽然不及北方,但南方多降水。从图示能源消费情况,结合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和能源现状,不难看出中国硫化物的主要来源是煤炭。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1984年,美国在亚利桑那沙漠中投资2亿美元建立了“生物圈2号”试验基地,用于模拟研究地球上的地理环境,但最终失败。其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植物产生的氧气满足不了科学家及动物的需求
B.二氧化碳量急剧上升
C.试验空间狭小、生物数量与种类有限决定了系统自身平衡能力远不如地球本身
D.意外事故如火灾导致试验人员不得已撤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生物对地理环境的改造作用归根结底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得以进行必须有充足的二氧化碳、阳光,但植物同样需要足够的氧气。选B项。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16分)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保定市素有“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门”之称,是河北省农业大市。近年来逐步形成了颇具规模的涿州花卉、安国药材、满城草莓、望都辣椒等农产品基地。
材料二?昌平素有“京师之枕”美称,位于燕山山脉和太行山山脉交界处,昌平区域内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降低,属于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主导风向为西北风。
(1)从地形、地质方面分析修建引水线路a的有利条件。(4分)
(2)说明涿州花卉发展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6分)
(3)关于昌平北部山区发展,有人建议种植果树,也有人建议建设防护林,你同意哪种观点?并说明理由。(6分)
参考答案:
(1)西高东低,有利于自流引水;地处平原,土质松软,有利于工程修建(每点2分,共4分)。
(2)交通便捷;靠近大城市,鲜花需求量大;规模化经营(每点2分,共6分)
(3)种植果树?山地丘陵区适宜林果业发展(2分);种植果树,可以提高经济效益(经济收入)(2分);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2分)。(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建设防护林?山地丘陵区适合防护林建设(2分);夏季降水丰富,防护林能起到保护水土的作用(2分);冬春季节多风沙,能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2分)。(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本题解析:
(1)从地形条件来看,a引水线路位于华北平原,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自流引水;从地质条件来看,华北平原多沉积土壤,土质松软,有利于工程的修建。
(2)涿州距离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近,鲜花需求量大;与市场的交通联系便捷;位处平原,可以规模化经营。这些都是该地发展花卉种植的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
(3)昌平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降低,属于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主导风向为西北风,该地生态环境状况直接影响到了首都北京等地的环境。对于该地的发展首要的任务就是恢复和保护生态环境,对于该地的可持续发展和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改善有着极大的积极意义;但就该地而言,必须贯彻开发和保护并行的原则,即发展当地经济,又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就题中的两种建议,各有侧重点,发展林果业,侧重于该地经济的发展,种植防护林,侧重于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