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四)
A.1—4月 B.5—8月 C.9—12月 D.11—次年3月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B
试题分析: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根据题目资料来判断该地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排除B,位于黄淮平原地区故为温带季风气候,排除A,夏季雨热同期适宜种植业发展,排除D,但是华北地区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导致春旱严重,选择C项。
考点: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特征。
【小题2】地表盐分的集聚主要因为降水少,蒸发强烈,或者不合理的漫灌造成的,该地在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蒸发加剧,出现土地盐碱化现象,符合这个时间A正确。
考点: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小题3】该地在秦岭淮河以北,降水在200-400毫米,据表格资料可见这一年的降水远低于400毫米,说明降水少于正常年份,那么南方降水就多,出现南涝北旱的现象。故选择B。
考点:我国旱涝灾害的成因。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亚洲冷高压一般形成于9月份,并逐步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半年的天气。受其影响,2006年9月3日至5日,四川盆地经历一次暴雨过程。下图表示2006年9月3日20时地面气压场。
(1)图示时间银川气温________(高/低)于成都,分析成因。(6分)
(2)指出图中成都的风向,判断过境成都的天气系统并简述理由。(6分)
参考答案:
(1)低 与成都相比,银川纬度较高,海拔较高,湿度较小,云量较小,大气逆辐射弱,接近冷气团的源地;成都北侧的山脉削弱了冷空气的势力,且成都热岛效应较强。(6分)
(2)偏北风。 冷锋。 成都北为高压中心,南为低压中心;冷气团主动向南移动,与暖气团相遇形成锋面;过境时可能形成暴雨。(判断为低压,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6分)
本题解析:
两地气温高低与纬度、天气、地形等有关,图示时间2006年9月3日20时,即为晚上8点,银川与成都相比,银川纬度较高,海拔教高,受高压控制,湿度较小,云量较少,大气逆辐射弱,接近冷气团的源地;成都北侧的山脉削弱了冷空气的势力,且热岛效应较强,所以银川气温低于成都。
根据图中等压线的分布特点,成都北为高压,南为低压,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即成都的风向偏北风,冷气团主动向南移动,与暖气团相遇形成锋面,过境时形成暴雨。
考点:天气系统。
本题难度:一般
4、填空题 读北半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气压带、风带的名称(7分)
A ,B ,C ,D ,E ,F ,G ,
(2)在图中画出出现的风带(3分)
参考答案:
(1)赤道低气压带 东北信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盛行西风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东风带 极地高气压带
(2)略
本题解析:
(1)图中气流上升处近地面形成低压,气流下降处近地面形成高压,根据其纬度位置可知,图中A、C、E、G分别为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相邻两个气压带之间为风带,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总是从高压带吹向低压带方向,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影响,南北半球风向分别向左、右偏转,形成风带;图中B、D、F分别为东北信风带、盛行西风带、极地东风带。
(2)从上述分析可知,图中B处为东北信风带,为东北风;D处为盛行西风带,为西南风;F处为极地东风带,为偏东风或东北风。
考点:气压带风带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世界两岛屿图,回答下列问 题。
小题1:以下关于两岛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商品谷物农业,乙为水稻种植业
B.甲地气候终年温和多雨,乙终年高温多雨
C.甲地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比乙地高
D.甲、乙两地都多火山、地震等地质灾害
小题2:当甲、乙两地的主导风向相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的降水量和昼长值都比乙地小
B.乙地和开普敦都处于多雨期
C.澳大利亚西北部和乙地的风都从海洋吹向陆地
D.甲地和巴西高原为湿季,草木葱茏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甲地属于温带海洋气候,其农业地域类型应是乳畜业,乙地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其农业地域类型是种植园农业和水稻种植业;甲地气候终年温和多雨,而乙终年高温,一年分干湿两季;甲地处在板块的交界地带,多火山,乙地处在板块内部,火山地震很少;但甲属于发达国家,乙地属于发展中国家,所以甲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比乙地大。故选C。
小题2:当甲、乙两地的主导风向相同时,应同为西南风,此时应为夏季,甲地降水量少于乙地,但昼长值比乙地大;此季节澳大利亚西北部吹东南风,是从陆地吹向海洋;此时巴西高原处在干季,草木枯黄;而乙地此时受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多,开普敦属于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冬季温暖多雨。故选B。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大全《地球运动及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