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读“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图中的地质构造是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地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3分)
(2)丁地是一个著名的旅游胜地。据图判断该地吸引游客的自然景观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3)如果要在A、B两处选一处建水库,以解决甲镇的缺水问题,应该建在何处比较合理?理由是什么?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影响图示中铁路选址的原因。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示甲、乙、丙三个聚落中,易发展成较大城市的是________,分析其区位优势。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背斜 中间岩层老,两翼岩层新 外力侵蚀(溶蚀)
(2)喀斯特地貌
(3)A处。水库宜建在口袋形洼地的狭窄出口处,且水可以自流至甲镇;在B地建水库可能淹没甲镇。
(4)在山区修建交通运输干线不仅成本高,难度也比较大,为了降低修建成本和难度,在丘陵山区,铁路应选址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5)甲 地形平坦开阔;河流交汇处,水源丰富;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方便。
本题解析:
(1)仔细读图,注意图中有岩石的新老关系;在常见地质构造中,与岩石新老关系有关的只有背斜和向斜,背斜是中间岩层老,两翼岩层新,向斜则相反。由图可知该处地质构造应该是背斜,新老关系见下图。由图中等高线数值变化可知甲地地貌类型为小盆地;该处地质构造为背斜,早期地貌应该为山岭,后期由于外力侵蚀(溶蚀)而形成盆地。

(2)由图可知丁地地形岩石主要由石灰岩构成,该岩石容易发生流水溶蚀、淀积作用,即喀斯特作用,从而产生石芽、石林、孤峰、溶洞等喀斯特地貌。
(3)注意判别河流的流向,图中A、B两处与甲镇的上下游关系,从而推断对甲镇最为有利的水库。由图可知该河流总体由西北流向东南,A处位于口袋形洼地的狭窄出口处,而且位于甲镇的上游,水可以自流至甲镇;在B地建水库可能淹没甲镇,所以水库建在A处比较合理。
(4)山区地势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而且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所以在山区修建交通运输干线不仅成本高,难度也比较大;为了降低修建成本和难度,在丘陵山区,铁路一般应选址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图中铁路选址基本符合该要求。
(5)注意比较甲、乙、丙三个聚落的区位条件,找出区位最优聚落。由图中等高线数值可知,乙、丙两个聚落所处地势高;而且乙处于山脊上,坡度较陡,或者地形起伏较大;距河流较远,水源相对不足,不利聚落发展。甲位于盆地内部,地形平坦开阔;河流交汇处,水源丰富;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方便。
考点:本题考查等高线图、地质构造、地质作用、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地表单位面积接受到的太阳辐射量随坡度不同而不同。读某山地坡面七月份太阳辐射量分布图,回答问题。
1.关于该山地坡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阳坡?②阴坡?③迎风坡?④背风坡2.该山地可能位于我国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E.南方地区
F.北方地区
G.西北地区
H.青藏地区
参考答案:1. A
2. B
本题解析:1.根据图示,该坡7月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较多,为阳坡,但是在坡度40°附近实际获得小于理论太阳辐射量,可见该坡度可能阴天多,降水多。所以为向阳坡,迎风坡。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2.根据图示山地20°的坡度获得的太阳辐射多,该地正午太阳高度约为70°,7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附近,该地的位于约为40°,该地降水较多,所以位于北方地区。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A、B为城镇。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乙村在甲村的 方向,图中从①处能否直接看到②处? (2分)
(2)甲村与龙山相对高度的取值范围是 到 米之间。(2分)
(3)如果想在A、C两地间修建公路,把C地的铁矿资源运到A地加工出口,M、N两条线路中你会优先选择 线路,选择的理由是 。(3分)
(4)若以丙处为出发点进行登山比赛,有L、P两条线路攀登龙山或虎山,如果你参加登山比赛,你将选择的登山线路是 线路,并说明你所选线路的优缺点。 (3分)
参考答案:
(1)、东南(1分) 否(1分)
(2)、400(1分) 800(1分)(两答案可互换)
(3)、N(1分) 地形平坦,避开不利地形(1分);连接更多的城镇(1分)
或者:M(1分) 可修建隧道,线路短(1分);铁矿运输专用通道,运输效率高(1分)
(4)、选线路P(1分) 优点:坡度小,登山难度小(1分);缺点:路程较长或需要过河(1分)
或者:选线路L(1分) 优点:路程较短或不用渡河(1分);缺点:坡度大,登山难度大(1分)
本题解析:
(1)、有指向标的图一定要按图中的指向标去判断方向,没有方向提示的图一般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去判断。所以据图中的指向标即可判断方位。
通视情况的判断最直接的办法是将两地连线作为剖面线,画出剖面地形图,在剖面图中再将两点连成直线作为人的视线,而地势起伏如果高出人的视线,则判定为不能看到。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判断两点之间能否通视主要看两个方面:一是看两点间有无山脊或山顶阻挡,无山脊阻挡则可以通视;二是看两点间是凸坡还凹坡。若等高线上密下疏,则坡度上陡下缓,为一个凹坡,可以通视。若等高线上疏下密,则坡度上缓下陡,为一个凸坡,不能通视。①②之间做连线,很显然经过一个山顶附近,所以看不到。
(2)、从图中可知该图等高距为200米,甲村位于一河谷地区,所以甲村的取值范围为200-400米,龙山的取值范围为800-1000米,故两地的相对高度的取值范围是400----800米之间。
(3)、交通线路选线要考虑沿线的自然、经济、社交通、技术、生态等因素;要选择有利地形,避开不利地段;要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设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等。N线路虽然线路较长,但线路尽量与等高线平行,降低了坡度,保证了安全,同时经过了B村镇,加大了交通运输量,提高了经济效益。。M线路虽然线路较短,但穿过一山脊部位,地形坡度大,增加了工程造价,同时安全系数小。
(4)、该题是一道比较题,各有优缺点,线路P等高线稀疏,坡度小,但跨越河流,线路长;线路L则 相反。
考点:考查等高线图的综合应用。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是“我国沿海某城镇规划图”,据此回答下题。

【小题1】为了加强乙村和甲城的联系,拟建一条公路,图中四条线路规划最合理的是 ( )
A.a
B.b
C.c
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