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读图1—10,回答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20分)

(1)此图所示的日期是 。
(2)图中A点的时刻为 ,C点的昼长为 ,D点的昼长为 ,
(3)图中A、B、C三点中,太阳高度大于00的是 ,等于00的是 。
(4)图中A、B、C、D四点中,线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角速度的对比是
(5)图中A、B、C、D四点中,此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昼长由短到长的顺序是 。
参考答案:(1)12 22 (2)12时 4小时 12小时
(3)AB C (4)D>A>C>B 相等
(5)A>D>B>C C<D<A<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晨昏线图的综合分析。(1)图示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夜,南极圈内出现极昼,判断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为12月22日。(2)图示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时,图示每格经度差为30°,即时间相差2个小时,故计算A点时间为12时。图示C点经过晨线的时间为10时,故昼长4小时;图示D点位于赤道上,故昼长12个小时。(3)图示AB位于昼半球,故太阳高度大于0,C点位于晨昏线上,故太阳高度为0。(4)地球自转线速度的规律:自赤道向两极递减,故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角速度的规律:除极点外,地球自转角速度处处相等。(5)图示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故正午太阳高度自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图示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故全球昼长分布的规律:越往南昼越长,越往北昼越短。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关于太阳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是以电磁波的形式源源不断地向四周放射能量的
B.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氢原子核的核裂变反应,即氢核在分裂的过程中,释放能量
C.太阳辐射能在地面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因而对于整个地球表层来说,热量是不平衡的
D.太阳辐射每分钟释放相当于燃烧4亿吨烟煤的热量,但这并不对太阳的质量造成任何影响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太阳辐射能量来源于氢核的核聚变反应,在核聚变过程中,损失的质量转变为能量释放(核电厂是通过铀原子的裂变产生能量的);太阳辐射的能量在地面分布是不均匀的,但地球表层的能量的输入和支出却是平衡的,不然地球表面的温度将持续升高或降低。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读下左图“太阳光照地球示意图”和下右图“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周年变化规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上左图中AB、CD、EF表示晨昏线的是 ,表示地轴的是 。
(2)上左图甲、乙、丙、丁四地中, 地的地方时是正午12时, 地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
(3)上左图中,太阳直射的纬线是 ,日期是 。上左图所示日期过后一个月内,北京白昼变 ,且昼 夜。
(4)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最主要原因是 (选择填空)。
A.黄赤交角的存在 B.地球上有南北回归线
C.地球上五带的划分 D.地球上存在季节更替
(5)甲、乙、丙、丁四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周年变化规律,与上右图所示相同的是 地。
参考答案:
(1)AB, CD
(2)丙,甲
(3) 23°26′S,12月22日,长,<
(4)A
(5)乙
本题解析:
(1)晨昏线应该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上左图中只有AB与太阳光线垂直,所以AB表示晨昏线,地轴应该连接南北两极过地心,图中只有CD符合,所以CD表示地轴。
(2)太阳垂直照射的经线地方时为正午12时,上左图甲、乙、丙、丁四地中,丙地位于太阳直射的经线上地方时是正午12时,北半球沿地表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只有甲地位于北半球,所以甲地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
(3)上左图中,太阳直射的纬线是南回归线,其纬度为23°26′S,日期是12月22日,上左图所示日期12月22日过后一个月内,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但没有越过赤道,仍然直射在南半球,所以北京白昼变长,昼<夜。
(4)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做回归运动,故答案选A
(5)上右图所示正午太阳高度周年变化规律中显示该地每年有两次太阳垂直照射现象,每年有两次最小值,而且最小值相同,只有赤道上的地方才有这种变化规律,甲、乙、丙、丁四地只有乙地位于赤道上,所以乙地与上右图所示相同。
考点:本题考查光照图的综合判读。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为某时刻地球极视图,阴影表示夜半球部分,则该日甲比乙日落

A.晚0小时
B.晚2小时
C.早2小时
D.早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