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环境与环境问题》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八)
2019-12-27 01:28:08
【 大 中 小】
|
1、单选题 既污染空气又污染水源的工业有 (? ) A.钢铁厂和发电厂 B.化工厂和炼油厂 C.水泥厂和酿造厂 D.造纸厂和印染厂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工业污染。钢铁厂和发电厂生产有严重的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水泥厂和酿造厂生产有严重的大气污染;造纸厂和印染厂生产有严重的水污染。故选B项。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危害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所示的环境问题是 A.荒漠化 B.臭氧层空洞 C.全球变暖 D.水土流失
| 小题2:图示环境问题最严重的地区是 A.东北平原 B.黄土高原 C.塔里木盆地 D.长江三角洲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降水集中,流水的侵蚀作用强;植被可以节流降水,降低流速,分散流量,固定和改良土壤,遭到破坏后,土壤易受侵蚀;且该地土质疏松,土壤易被流水侵蚀,故图中所示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小题2:黄土高原是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其原因有:自然原因---坡面陡峻;土壤垂直节理发育,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多暴雨;地面裸露,植被覆盖少;人为原因---滥发树木、采樵,地面失去植被保护;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垦陡坡,造成表土流失,弃荒另垦,屡弃屡垦;过度放牧,植被减少;开矿及其他建设,使草木破坏,地表裸露。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图为城区出现浓雾现象,浓雾天气使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
 A.浓雾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 B.浓雾削弱了地面辐射 C.浓雾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 D.浓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浓雾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 ,是夜晚气温不会太低的原因,与能见度无关,A错。? 浓雾减少了地面辐射的损失,B错。浓雾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消弱了太阳辐射。使能见度降低,C对。浓雾不能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D错。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措施对广东省防治酸雨不起积极作用的是 A.西气东输 B.兴建小水电 C.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D.酸性土壤改良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酸雨是人们燃烧大量的化石燃料向空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所导致的。西气东输和水电能部分替代煤炭,使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硫量减少,从而减少酸雨,A和B正确;多使用清洁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调整能源消费结构,能减少二氧化硫排放,也会使酸雨减少,C正确。酸性土壤改良,有利于农业增收,但不能防治酸雨,D错。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读“20世纪90年代以来苏州、徐州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表,回答下题
?
| 1990年
| 2000年
| 2006年
| 苏州
| 徐州
| 苏州
| 徐州
| 苏州
| 徐州
| GDP(亿元)
| 202.14
| 112.84
| 1540.58
| 616.95
| 4820.26
| 1428.80
| 人均GDP(元)
| 3617
| 1438
| 26692
| 6948
| 78801
| 15363
| GDP每增加亿元占用的耕地面积(万平方米)
| 111.41
| 318.92
| 85.27
| 76.43
| 54.25
| 8.93
| 小题1:结合表中信息,有关苏州、徐州经济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2000~2006年间苏州的GDP增速比徐州快,但人均GDP增速比徐州慢 B.1990~2006年两地的GDP均呈上升趋势
 C.1990~2006年苏州和徐州“GDP年增加1亿元占用的耕地面积”均在下降 D.1990~2006年“GDP年增加1亿元占用的耕地面积”徐州比苏州下降的速度更快
|
小题2:就两地“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之间矛盾”的合理之举,叙述错误的是
A.禁止占有耕地发展其它产业,落实国家土地基本国策
B.徐州在保护耕地的同时,要依靠创新和产业升级,加快发展
C.苏州在经济发展同时,应努力降低亿元产值占用的耕地面积
D.两地间应加强合作,进行产业整合,提高耕地利用效率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