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下列治理淮河水灾的措施,正确的是
A.移民建镇,退田还湖,平垸行洪
B.因洪泽湖泥沙淤积严重,截断淮河与洪泽湖的水道联系
C.加固大堤,利用京杭运河水道排泄洪水
D.上游修建水库,拦蓄洪水;中游修蓄洪分洪工程;下游开挖整治入海入江水道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淮河治理的措施主要是:上游修建水库,植树造林,以控制洪水;中游利用洼地、湖泊修建蓄洪工程;下游开挖、扩大泄洪通道。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根据河流上下游不同的水文特征分析河流洪涝灾害的有效治理措施即可,注意结合淮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实际状况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关于洪水和洪灾的叙述,正确的是(?)
A.洪水必然造成洪灾
B.洪灾仅指物质、人员方面的损失
C.洪水是河流水位超过河滩地面出现的溢流现象的统称
D.洪水发生在任何地区都会形成洪灾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洪水属于自然现象,是河流水位超过河滩地面出现的溢流现象的统称,只有当洪水造成人类的生命、财产、工农业生产等方面的损坏才形成洪灾。发生在无人区不叫洪灾。故选C项。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时学生注意两者的区别即可轻松作答。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图中正确反映地震烈度、震级与震中距关系的是(?)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因为一次地震释放多少能量是一定的),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学生只要掌握地震的基本概念即可作答。地震属于地质灾害,相关知识表解而下:
?
地?震
概念和形成原因
当地壳中积累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成为地震。
构造地震基本概念
①震源: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称为震源。
②震中:地面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称为震中。
③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为震源深度。
④震中距: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称为震中距。
⑤等震线: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称为等震线。
特点
范围广、频度高、强度大、危害大
震级
震级:表示地震的大小
注意:A、它与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
B、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因为一次地震释放多少能量是一定的)。
C、一般而言,5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破坏,7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重大损害
烈度
烈度:表示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
注意:A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
影响烈度的因素
一般来说:震级越大,烈度越大。除此之外,烈度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结构和地面建筑等有密切关系。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甲图可以发现,对我国农作物成灾面积影响最大的是__________;影响最小的是___________。
(2)在四种主要灾害中对我国农作物成灾面积影响力逐渐减弱的是_____________,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请试举一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乙图可以发现,我国农作物受灾面积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结合甲、乙两图说明我国农作物成灾面积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你认为导致我国农作物受灾面积出现该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旱灾;霜冻灾
(2)水灾;我国修建的一系列水利工程发挥作用;三峡大坝的建成可预防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
(3)不断扩大;呈波动上升;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剧灾情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蝗灾和鼠害是广泛发生的两种生物灾害,它们不仅危害农作物和农田,还对草场、森林造成严重威胁。据此完成下题。
下列地区中蝗灾最严重的是? (? )
A.东北三江平原
B.长江三角洲
C.内蒙古
D.华北平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生物灾害。我国受蝗灾和鼠害较严重的地区为华北地区,气候干旱容易影响蝗灾,华北地区多春旱。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