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下列环境公约和议定书在我国先后批准的正确的顺序是 ? ? ? ?
①《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
②《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③《生物多样性公约》
④《关于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塞尔公约》
⑤《京都议定书》
A.②④①③⑤
B.①②③④⑤
C.⑤④③②①
D.⑤①④③②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国际公约在我国获得批准时间顺序是《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1992年1月1日,《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2年6月11日,《生物多样性公约》1992年11月7日,《关于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塞尔公约》2001年5月1日,《京都议定书》2002年8月1日。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我国铁路干线第六次大面积提速后,在提速干线上旅客列车最高运行时速达200千米以上,并首次实现了旅客列车追踪间隔5分钟。这标志着我国铁路干线提速已经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回答该次铁路大提速主要应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技术
C.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
D.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纳入铁路运营系统的列车,其车次、始发站、终点站、运营时段(开车时间、终到时间)等都必须输人计算机系统(即铁路运营系统中的地理信息系统)中,以便掌握和调整运营。另外,运行中的列车状况,如车速、列车所处位置等需要通过全球定位系统进行了解和监控,故选故选D。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下图是沿我国城市甲(25°N)和城市乙(26°36′N)所作的地形剖面图,图中丙河是发源于我国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一条国际河流,读图同答下列问题。
1.城市甲位于城市乙的2.对甲、乙所在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3.乙地所在省区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造成水土流失,使岩石大面积裸露或堆积,呈现出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①风力侵蚀?②流水冲刷?③流水溶蚀?④气候干旱?⑤毁林开荒
A.东南方
B.西南方
C.东北方
D.西北方
E.甲地云雾较多,年太阳辐射弱
F.乙地地表崎岖,地表水下渗现象较为严重
G.1月气温甲地较乙地低
H.甲、乙两地以种植春小麦为主
I.①③④
G.③④⑤
②③⑤
①②⑤
参考答案:1. B
2. B
3.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文字材料中甲乙两城的纬度可以判断城市甲位于城市乙的南方,根据图中横坐标经度信息可以判断城市甲位于城市乙的西方。因此,城市甲位于城市乙的西南方,B选项正确。
2.根据经纬度和海拔,判断出图中地形区为云贵高原。甲地地势较高,云雾较少,年太阳辐射较强,A项错。乙地属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岖,地表水下渗现象较为严重,B项正确。1月,受昆明准静止锋影响,乙地受冷气团影响较大,气温较甲地低,C项错。云贵高原上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以种植水稻为主,D项错。
3.云贵高原上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不平,土层薄。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如开荒、开矿等)破坏植被后,流水冲刷、溶蚀作用加剧,易导致石漠化。该地气候湿润,外力作用以流水作用为主,风力作用微弱。因此C选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中国自然地理、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南极旅游的兴起,与下列因素无关的是:
A.科学技术的进步
B.人们求知、探秘和搜奇欲望的增长
C.交通工具的发展
D.促使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增进友谊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到南极旅游需要科技支撑及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其可以满足旅游者求知、探秘的需要。D项是结果,而不是影响因素。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据史料记载,康熙三年(328年),榆次雨雹破瓦,折未,苗嫁菸然。据此回答1-3题1.材料中的自然灾害属于2.在晋咸和三年的雨雹灾害中,主要造成的影响是3.榆次位于陕西省,自然灾害频发的原因是
A.气象灾害
B.水文灾害
C.生物灾害
D.地质灾害
E.人员伤亡
F.财产损失
G.自然资源损失
H.环境受到污染
I.位于黄土高原,地形崎岖
G.季风气候大陆性强,气温降水变率大
受太行山脉的影响,降水量大
位于非季风区,气候要素多变
参考答案:1. A
2. B
3. B
本题解析:1.由材料中的雨雹(冰雹)易知属于气象灾害。故选A。
2.由题意可知“折未,苗嫁菸然”(庄稼受损)故主要造成的影响是财产损失。故选B。
3.榆次虽位于季风区,但深处内陆,季风气候大陆性强,气温降水变率大,自然灾害频发。故选B。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