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知识大全《地图》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八) 
            
            
            
 ①修建大型水库 ②耕地面积不足 ③避免洪灾威胁 ④海平面上升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据图可知,A地位于山脊线上,不会造成洪灾;该地受暖锋影响,气压不断降低;风向为偏南风。C正确。
【小题2】据图可知,B村位于山间盆地中,地势低,雨水汇集,易导致洪水灾害威胁;若修建大型水库,B村位于水库库区,所以B村需要外迁。D正确。
考点:等压线、锋面系统、等高线判读。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华北某地地形图(图2—5—2),据图判断20~22题:
20.①②③④四条坡面线的坡度比较(  )
  A.①<③  B.①<②  C.①>②  D.③=④
  21.实际调查发现乙坡植物生长好于甲坡,其原因为乙坡的(  )
  A.日照较强,辐射收入多  ? B.蒸发较高,土壤水分条件较好
  C.气温较高,且日变化大  ? D.降水较多,水源充足
    22.若乙坡植被受破坏成为荒坡,则对其合理的开发整治措施是(  )
  A.放牧山羊    B.种植喜阳的经济林木 ? C.修梯田,种植水稻  D.营造混交林
参考答案::C B D
本题解析:该组题目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紧密结合在一起,考查考生依据地形图的大小尺度,判读地形及气候状况的能力,同时也检查考生对利用、改造自然的措施的想法。第72题是地面坡度的简单判断题。
该组题目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紧密结合在一起,考查考生依据地形图的大小尺度,判读地形及气候状况的能力,同时也检查考生对利用、改造自然的措施的想法。第21题则需要较细密的思考,才能够确实有把握地作出正确的选择。
该组题目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紧密结合在一起,考查考生依据地形图的大小尺度,判读地形及气候状况的能力,同时也检查考生对利用、改造自然的措施的想法。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区等高线(单位:米)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1.下列有关图中等高线表示的基本地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2.关于图示地区河流的描述正确的是
A.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西高东低
B.F能看到C处
C.图中最大高差可能是496米
D.F处可能为火山,E处可能出现瀑布
E.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
F.在乙处会监测到D处的物质
G.汇入甲处两支流的落差相同
H.AB线是图中两河的分水岭
参考答案:1. C
2.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由图中等高线可以判断,该地区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南高北低;F看C的方向,等高线向低处凸出,挡住了视线;图中高度的最大值大于500米小于600米,最低处大于100米小于200米,高差范围为大于300米小于500米,最大高差可能是496米;F处位于我国南方地区,不可能为火山。
2.图示地区位于我国的南方,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大;D处等高线向低处凸出,为山脊,在乙处不会监测到D处的物质;由图中汇入甲处两条等高线可以判断,落差不同;AB线是图中两河的分水岭。
考点:主要考查了等高线。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我国南方某地区等高线(单位:米)示意图为材料,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等高线的相关知识。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图为黄土高原上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对图示地区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时,在a、b、c、d四地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其中正确的是(    )
A.a地──平整土地
B.b地──打坝建库
C.c地──植树种草
D.d地──修筑梯田
【小题2】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最适宜建窑洞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a地位于塬上,适合平整土地,进行生产,A对。b地属于坡地,不能打坝建库 ,B错。c地位于河谷中,不能植树种草,应打坝淤地,C错。d地是陡坡,不能修筑梯田,D错。
【小题2】读图,甲地位于谷地,易发生洪水,A错。乙地是山脊,且位于阳坡,便于背风采光,B对。丙、丁位于阴坡,且丙不利于避风,丁位于山谷中,C、D错。
考点:等高线图,小流域综合治理,民居特色的成因。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是以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图(南极大陆为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大陆、被称为冰雪覆盖的大陆,也被称“白色沙漠”),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Dome A位于长城站的2.中山站与Dome A的最近距离最可能是3.当中山站日出时刻为当地时间0:00时,以下叙述正确的是4.有关南极大陆成为世界“寒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5.若有一架飞机沿最短航线从中山站飞往长城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西南
B.东南
C.东北
D.西北
E.500km
F.1300km
G.1000km
H.800km
I.太阳直射点位于21°N
G.长城站出现明显的极昼现象
太阳从中山站的正南方升起
南极点与中山站的最大太阳高度相差42°
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角低,太阳光热分散
冰雪覆盖,冰雪的反射作用强,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少
多降雪,云层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逆辐射弱
飞行员在飞机上观察到的昼夜更替周期短于24小时
正确的飞行方向是先东南后西北
飞行过程中一路顺风行驶
飞行员发现中山站一年中的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小于长城站
参考答案:1. B
2. B
3. C
4. C
5. 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南极上空俯视图。
1.地图上的方位判断,分解呈东西、南北方向分别分析:南北方向:Dome A比长城站更接近南极点,故位于南面;东西方向:利用南极上空的自转方向呈顺时针,故Dome A位于长城站的东面。故选B项。
2.中山站和Dome A的经度位置接近,利用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11.5°;则距离=11.5*111KM;故选B项。
3.根据中山站日出时刻为当地时间0:00时,即出现极昼,表示太阳直射点位于21°S;故A项错误。B项长城站位于极圈以外,终年没有极昼极夜现象;错误。D项最大太阳高度即正午太阳高度,南极点与中山站(69°S,76°E)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差21°。故D项错误。选C项。
4.南极地区受极地高压带控制,故气候干旱,降水少,故C项说法不正确。
5.A项由于沿最短航线从中山站飞往长城站,为向西飞行,地球自转方向为向东,故观测到的昼夜更替周期长于24小时;A项错误。B项沿最短航线从中山站飞往长城站,始终向西运动,故B项错误。C项南半球的高纬受极地东风影响(东南风),故一路顺风行驶,正确。D项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故D项错误。选C项。
本题难度:简单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地球运动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