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2013年度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11月11日在波兰华沙召开,为期两周的华沙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核心议题依然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另一核心议题是落实来自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中国政府早在2009年就公布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大会上中方表示,节能减排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无论谈判进展如何中国都将坚定不移地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材料二: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图(下左图) 材料三:部分国家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图(下右图)

(1)描述近现代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其主要原因。(3分)
(2)为什么在大气环境保护方面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的义务?(2分)
请你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提出合理措施。(4分)
参考答案:(9分)
(1)波动上升或上升(1分)?原因: 大量燃烧化石燃料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毁林使被植物吸收利用的二氧化碳的量减少。(2分)
(2)发达国家在历史上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对造成气候变化负有主要责任;发达国家拥有先进的技术和资金实力。(2分)
(3)答题要点: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构建低碳发展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化服务业等)②工业、建筑、交通等各经济部门的节能,推进低碳消费行为。(生产、生活中节能)③发展核能、可再生能源(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天然气等低碳替代能源。(发展新能源)④加大科技投入,改进燃烧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4分)
本题解析:
(1)读图很容易看出近现代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呈现波动上升的变化特点,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人类生产生活中一方面大量燃烧化石燃料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另一方面大量毁林造成植物吸收利用的二氧化碳的量减少,致使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
(2)发达国家工业发展早,历史时期技术水平低,能源利用率低,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燃烧化石燃料,历史上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对造成气候变化负有主要责任,;另一方面发达国家拥有先进的技术和资金,在大气环境保护过程中具有很强的实力。
(3)根据造成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的原因可以采取控制化石燃料燃烧量的方法减少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构建低碳发展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化服务业等,生产、生活中注意节能,如工业、建筑、交通等各经济部门推进低碳生产行为,开发展新能源,发展核能、可再生能源如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等低碳替代能源,加大科技投入,改进燃烧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我国资源问题主要表现为(? )
A.各种资源分布比较分散
B.各种资源总量均严重不足
C.资源种类不多,类型单一
D.资源利用率低,相对短缺现象严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资源。我国的资源特征:总量丰富,种类多,类型多样;但由于技术水平较低,故资源的利用率低,人均资源占有量少;故D项符合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水是地理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水量的多少及水的空间分布状态对人类生产、生活具有重大的影响和作用。读下面两景观图,回答问题。
1.河道形成“井”字形,有河有街必有桥,因桥成市,因桥成街,桥桥相望,桥桥相连……桥下流水潺潺,两岸院墙斑驳,一叶轻舟,徜徉在小河之上;听一曲吴歌小调,与身着蓝印花布的船娘聊聊家常,江南古镇的独特韵味悄悄流淌……结合材料和左图,该景观位于下列哪个地区2.右图为“我国某地的景观图”。该图所在省级行政区有我国最大的内流河,下列关于该河流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黄淮海平原
B.三江平原
C.长江三角洲
D.成都平原
E.河网密集,支流少
F.流域内降水季节变化大,导致流量季节变化大
G.径流量年际变化小
H.其水文特征与尼罗河相似
参考答案:1. C
2. 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环境。
1.结合图示反映南方沿河设城的景观,故判断为长三角。
2.右图反映新疆的坎儿井,我国最大的河流指塔里木河,由于位于干旱地区,故降水少,河流补给主要来自冰川融水,河流流量受气温影响,故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大,而年际变化小。
本题难度:简单
4、多选题 下图为“1993~2003年西伯利亚(即亚洲北部)沙果特湿地上空(1千米高度)空气样中CO2含量的变化观测统计图”。读图完成问题。
1.“观测数据曲线”出现明显的季节性波动,其形成原因主要有2.分析“长期趋势曲线”可知,气候变化对西伯利亚地区的影响有
A.冬季人们大量燃煤取暖,排放CO2多
B.冬季生物呼吸作用弱,呼出CO2少
C.夏季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固定CO2多
D.夏季人类活动强度大,排放CO2多
E.可以大面积种植热带作物
F.森林带分布范围向北扩展
G.高山上林带上限位置下降
H.北部海岸线位置向南退缩
参考答案:1. AC
2. B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和读图分析能力。
1.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主要从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和植被吸收二氧化碳两方面的季节变化分析,故AC符合。
2.图示长期趋势反映全球气候变暖,故导致农作物的种植北界向高纬推移,但西伯利亚不可能种植热带作物,A错误;森林的分布范围向高纬扩大,B正确;高山林线随全球变暖,气温升高而上升,C错误;由于海平面上升,故北部海岸线向南退缩。D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2010年4月中国国家能源委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着力制定长期国家能源战略,立足于化石能源低碳化利用。下表示意世界四个国家能源指标状况,据材料和表格完成1—3题。?

1.①②③④所代表的国家依次是?
[?]
A.俄罗斯、法国、日本、中国
B.中国、日本、法国、俄罗斯
C.日本、中国、法国、俄罗斯
D.中国、法国、日本、俄罗斯
2.表中数据表明
[?]
A.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与能源消费构成有关
B.能源消费越多,单位GDP能耗越多
C.人口越多,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越小
D.单位GDP能耗越多,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越大
3.表格中的四个国家能源的对外依存度的大小关系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②>①>③>④
D.③>①>④>②
参考答案:1.B
2.A
3.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