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试题《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六)
①地势最低 ②纬度最低 ③受冷空气影响弱 ④受洋流的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图中①城市夏季高温、冬季寒冷,气温年较差最大,年降水量(冬春降水和夏秋降水之和)不足300mm,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可能是乌鲁木齐;②城市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年降水总量约为400mm,可能是呼和浩特;③城市气温年较差较小,冬季气温稍高,年降水量约为300mm,可能是银川;④城市夏季气温低,气温年较差最小,年降水量超过400mm,且集中在夏秋季节,可能为拉萨。
【小题2】四城市中,④城市为拉萨,该城市纬度最低,且位于青藏高原上的河谷中,阻挡了北部冷空气对该地的影响,使该地冬季气温最高。
考点:我国的气候差异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图为?锋天气图。C、D、E三地中气温最高的是?地。该锋面过境后,D地天气状况是?。(2分)
(2)乙图中的天气系统位于?半球,从气流的状况看,属于?,在其控制下多为?天气。(2分)
(3)当乙图的天气系统控制亚洲大陆时,北半球的?气压带被该系统切断。此时南亚盛行?(风向)风。(2分)
(4)甲天气系统能出现在乙天气系统中吗??(能或不能),原因是?。(2分)
参考答案:
(1)暖? C?雨过天晴?(前两空格1分,后一空1分,共2分)
(2)北?反气旋?晴朗?(前两空格1分,后一空1分,共2分)
(3)副极地低?东北?(每空1分,共2分)(4)不能 此系统气流辐散,而锋面是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每空1分, 第一空错,即得0分)
本题解析:
第(1)题,由甲图可知:图中暖气团沿锋面爬升的气流方向箭头,与锋面另一侧的冷气团移动方向是一致的。锋面坡度小,降水全在锋前,雨区范围较宽。由此可推知该图为暖锋。暖锋过境后,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上升,天气转晴。
第(2)题,由乙图可知:该天气系统中心气流顺时针发散,根据中心气流运动状况可知为北半球的反气旋。反气旋控制下,中心气流下沉天气晴朗。
第(3)题,反气旋对应高压,高压控制亚洲大陆时正值冬季,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该系统切断, 此时南亚盛行东北风。
第(4)题,暖锋是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形成的,而反气旋气流辐散,故两者不可能一起出现。
点评:本题以暖锋系统、反气旋系统为载体考查不同的天气系统,难度一般但考查面广。
【规律总结】
如何区分冷锋和暖锋:
一是冷锋、暖锋中的冷暖气团势力强弱不同,决定了锋面类型和锋面前进方向。冷锋图中冷气团部分,一般画有冷气团向前推进的方向箭头,与暖气团在锋面上被迫抬升的气流运动箭头方向相反。暖锋图中暖气团沿锋面爬升的气流方向箭头,与锋面另一侧的冷气团移动方向是一致的。由此可借助于冷气团的箭头方向来判断冷暖锋。
二是锋面符号不同。为冷锋符号,而
为暖锋符号。
三是锋面坡度不一样。冷锋中冷气团推动锋面快速移动,暖气团迅速被抬升,因此冷锋坡度大;而暖锋中暖气团缓慢爬升到冷气团之上,推动锋面缓慢移动,故暖锋坡度小。
四是它们降水的位置及范围大小不同。冷锋降水主要集中在锋后及附近,雨区狭窄;而暖锋降水全在锋前,雨区范围较宽。
五是冷锋和暖锋过境前后的天气状况不同。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除南极洲外,其余各洲都有分布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该题实际考查的是在各大洲的纬度分布范围内是否存在地中海气候类型的分布位置。答案为C项。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图为北半球某平原3500米高空水平气压分布示意图,P处有一个探空气球。
【小题1】该气球的运动趋向最可能是( )
A.向东南方向
B.向西北方向
C.向西南方向
D.向东北方向
【小题2】M地和N地对应的地面上的天气状况,最可能是( )
A.两地皆为阴雨天气
B.两地皆为晴朗天气
C.M对应地为阴雨天气,N对应地为晴朗天气
D.M对应地为晴朗天气,N对应地为阴雨天气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N为高压,M为低压,水平气压梯度力由N指向M,北半球向右偏,则P处为东南风,气球由西北方向运动,故B正确。
【小题2】M对应近地面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N对应近地面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故D正确。
考点:大气的运动,热力环流。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亚洲某月季风示意图,回答:(每空2分,共12分)
(1)该图表示的月份是 月。图中A处气压名称是 。
(2)图中B处盛行 季风,C处盛行 季风。
(3)形成东亚季风的主要原因 ,形成南亚季风的主要原因是 。
参考答案:(1)7、印度低压 (2)东南季风、西南季风
(3)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本题解析:(1)图示东亚盛行东南季风,判断为北半球夏季,7月。此时亚欧大陆上形成低压,为亚洲低压,即印度低压。(2)直接读图即可,东亚为东南季风,南亚为西南季风。(3)东亚季风的成因为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而南亚夏季西南季风是由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向右偏而形成。
考点:本题考查季风环流。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基础性试题,适宜高一基础性测试,解题关键是掌握东亚、南亚季风的风向和成因特征。注意区别东亚夏季风和南亚夏季风的成因的不同。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试题《生产活动与地域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