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图是世界部分区域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读图回答12~14题。

小题1:导致图中A、C两地年太阳辐射总量产生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 经度差异? B 洋流? C 大气环流? D 下垫面
小题2:图中各地中获得年太阳辐射最多的地区,其太阳辐射最强的主要原因是(?)
A 海拔高、云层薄
B 纬度很低,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C 深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晴天多
D 海洋热容量大,吸热多
小题3:关于图中B、D两地所在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两国城市化的水平均比较低,城市化进程起步晚
B 两国人口的再生产类型均为过渡型,自然增长率较高
C 两国的钢铁工业和机械工业均较为发达
D 两国均有较长的海岸线,深受海洋影响,气候海洋性强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A位于亚欧大陆的东岸,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形成季风气候;C位于30°—40°大陆的西岸,受盛行西风和副高交替控制。导致图中A、C两地年太阳辐射总量产生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大气环流。
小题2:获得年太阳辐射最多的地区为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是其太阳辐射最强的主要原因。
小题3:B为俄罗斯,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人口再生产类型为现代型;D为印度,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比较低,人口再生产类型为传统型。两国的钢铁工业和机械工业均较为发达;两国均有较长的海岸线,受地形的影响,气候的海洋性都不突出。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火山灰云团可能使当地夜晚气温升高,其原理反映在下图中相应的数字编号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图中给出的是大气的受热过程图,其中: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②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①、②统称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③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④为地面辐射。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取决于大气密度,当晴天时,两者都弱;当阴天时,两个都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发生在白天,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主要发生在夜晚。当有火山灰云团时,相当于阴天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都较强,夜晚时,主要考虑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即大气逆辐射,因此时大气逆辐射较强,故地面散失的热量较少,故当地夜晚气温会升高。故C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四幅图所示的情况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昼夜温差最小,即白天温度较低,而晚上温度较高;白天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故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不会太高,故气温较低,而晚上阴天,云多,大气逆辐射强,故晚上气温不低,故昼夜皆阴的温差最小。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结合昼夜不同天气状况下气温高低比较,运用大气热力作用的基本原理即可分析。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下图是我国某地阴天和晴天气温日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表示阴天气温日变化曲线的是_____(A、B),形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霜冻为什么多出现在晴天的夜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因为阴天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夜晚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所以白天和夜晚的温
? 差相对较小
(2)因为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使地面温度较低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2.利用人造烟雾来防御霜冻的原理是
A.①
B.②
C.③
D.④
E.减弱①
F.增强②
G.减弱③
H.增强④
参考答案:1. C
2. D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大气中的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外线),而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吸收很少,太阳辐射不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除少部分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为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因此,地面是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大气逆辐射: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放出红外辐射,也是长波辐射,其大部分辐射向地面,称大气逆辐射,补充地面热量的损失,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③表示地面辐射,为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2.利用人造烟雾来防御霜冻的原理是增加大气逆辐射起到保温作用。④为大气逆辐射。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