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知识点《大气受热过程》在线测试(2019年最新版)(二)
A.热量净收入从低纬地区到高纬地区逐渐增大 B.各纬度的热量收支基本平衡 C.赤道地区热量收入最大,极地地区热量支出最大 D.海洋热量的收入主要来自太阳辐射,支出主要由于海水蒸发耗热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40°N—40°S地区,主要为中低纬度地区,中低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较大,获得的热量比支出的热量多,为能量盈余区。
小题2:海洋热量的收入主要来自太阳辐射,支出主要是由于海水蒸发耗热。
小题3:大气环流与洋流使高低纬之间、海洋与陆地之间热量得到交换,促进了全球热量平衡。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从图示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课本关于海水温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大气的保温效应是因为(?)
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选择性吸收作用
B.地面的反射作用
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D.大气的逆辐射作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由于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且通过大气逆辐射把能量还给了地面,对地面起了保温效应。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保温效应的基本原理,知识性试题。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大气热力作用图”,回答问题:
小题1:地球上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是
A.A
B.B
C.D
D.G
小题2:晴朗的夜晚气温往往比较低,主要受什么作用的结果
A.A
B.B
C.D
D.G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大气中的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外线),而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吸收很少,太阳辐射不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除少部分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为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因此,地面是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大气逆辐射: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放出红外辐射,也是长波辐射,其大部分辐射向地面,称大气逆辐射,补充地面热量的损失,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图中G为地面辐射,为地球上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小题2:晴朗的夜晚气温往往比较低,是因为大气逆辐射弱。图中D为大气逆辐射。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温暖,这是因为
A.多云的白天太阳辐射强烈
B.大气辐射强烈
C.地面辐射强烈
D.大气逆辐射强烈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图中各箭头及序号表示太阳、地面、大气、宇宙空间之间的热力作用,其中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气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读图回答1~2题。
小题1:四川盆地的纬度与青藏高原相差不大,但年平均气温却比青藏高原高得多,与其有关的主要是?(?)
A.①
B.②
C.④
D.⑤
小题2:长江中下游平原比华北平原纬度低,但年太阳辐射总量却比华北平原小,与其有关的主要是?(?)
A.①
B.②
C.④
D.⑤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高频考点《大气的热状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