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在线测试(2019年最新版)(二)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冬至日正午影长与楼房高度相同,即当时的正午太阳高度为45°,应用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纬度差为太阳直射点纬度与当地纬度的距离,可直接计算当地的纬度应为21°34′N或68°26′S,而当地位于南半球,故D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节气中,西安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 ( )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西安在北回归线以北,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离西安的纬度差最小,西安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考点: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4、填空题 当前城市里,不少楼盘为了“有效”利用土地,竟然缩短了楼间距离,降低了居室的日照标准,居民呼吁“阳光权”的新闻屡见不鲜。阅读下列图表材料,回答:(20分)
我国部分城市住宅地日照间距
城市 |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 | 日照间距 | |
理论 | 实际采用 | ||
① | 21°34′ | 2.47H | 1.5~1.6H |
② | 40°28′ | 1.18H | 1.2H |
③ | 35°21′ | 1.41H | 1.1~1.2H |
④ | 26°36′ | 1.86H | 1.6~1.7H |
参考答案:
(1)大气散射
(2)② 北半球夏至日时,北半球上各地纬度越低白昼越短,而②纬度最低,故②日照时间最短
(3)宽 北京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比南京小,楼的影子比南京长,故南北楼间距北京应比南京宽
(4)42.3米
(5)D. 冬至日,③地正午时影子朝向正北,且影子比夏至日长
本题解析:
(1)当阳光还未射进屋里时,屋内就已明亮。这是大气散射作用的结果。
(2)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我国越偏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因此表中四地由南向北的顺序为②③④①;夏至日我国各地昼长夜短且越向北昼长越长,因此四地中昼长最短的是②地。
(3)北京纬度高于南京,因此其正午太阳高度比南京小,楼的影子比南京长,故南北楼间距北京应比南京宽。
(4)31°13′N正午太阳高度在冬至日这天最小,若此日两楼均能获得光照,则一年中任何季节均能获得光照。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纬度差”可计算出该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35°21′。距表可知,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35°21′的地区理论日照间距为楼高的1.41倍,则日照间距为42.3。
(5)③地位于南回归线以北地区,冬至日正午太阳均位于各地正南方上空,则窗影投向正北方向,可排除A.B;冬至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较小,影子较长。
考点: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关于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放出的能量中到达地球的很多,成为地球表面自然环境变化的主要动力
B.太阳能是目前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能源
C.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大气、水、生物和火山活动的主要动力
D.煤、石油、核能等能源在形成过程中固定了大量的太阳辐射能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能源;是地球地球、水、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太阳能是目前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能源,B项正确。太阳放出的能量中到达地球仅仅有二十二亿分之一,故A错;太阳辐射能与火山活动没有相关性,故C错;煤、石油等能源在形成过程中固定了大量的太阳辐射能,核能形成与太阳能无关,故D错。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了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高频考点《中国地理》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