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八)
A.a地风向为西北风 B.c地风向为西南方 C.b为阴雨天气 D.d为下沉气流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从图B中可知,甲处近地面与600米高空垂直气压差大于乙处,也即①和④处的气压差大于②和③处的气压差,近地面①②处的气压总比600米高空③④处的气压高,当“高者更高,低者更低”就会造成近地面和相对应的高空垂直气压差增大,所以可以得出近地面气压①>②,600米高空③>④,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分布如下图所示。
【小题1】根据上题的中对四处气压高低的判断,可以得出该热力环流的大气运动状况,如下图箭头所示。C地空气从③处流向④处,因其位于高空,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最终风向与等压线垂直,所以c地风向为南风;b空气下沉,多晴朗天气;d为上升气流;a地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空气从①流向②,但其还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从西风偏转为西北风,所以A项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热力环流;等压面。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城市上空的雾和低云比郊区多的原因是:
A.水汽较多
B.尘埃较多
C.人口较多
D.温度较高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城郊环流。由于城市上空尘埃较多,是形成云雾的凝结核,故利于雾和低云的形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小实验:(如下图准备装置)在两只烧瓶里分别充满CO2和空气,塞紧带有温度计和胶头滴管的橡皮塞(温度计上原来显示温度相同)。再把两只烧瓶放在红外线下照射,观察温度升高的情况。结论:两瓶在相同光线照射同样长时间下,装CO2的温度比较高。据此完成下题。1.该实验反映的现象是2.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①大量燃烧矿物能源 ②过度砍伐森林 ③过度发展核电 ④火山喷发3.下列不属于应对全球变暖的措施是
A.酸雨污染
B.温室效应
C.大气污染
D.臭氧层破坏
E.①②
F.①③
G.②③
H.①④
I.多使用清洁能源
G.防止森林火灾
人工降雨
植树种草
参考答案:1. B
2. A
3. C
本题解析:1.装有二氧化碳的温度升高多,说明二氧化碳对长波辐射的吸收能力强。模拟了空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现象。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2.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大量砍伐森林,破坏植被,对二氧化碳吸收减少等,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可能产生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3.应对全球变暖应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如果使用清洁能源,植树种林,扩大耕地面积。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2014年3月13日,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受强冷空气影响,我国北方大部地区大风降温,出现雨雪天气,与此同时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干旱黄色预警:我国西南地区的气象干旱将持续发展。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2014年3月13日我国北方风雨降温,而西南地区高温干旱持续,形成这种气象格局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南北海陆位置差异大
B.南北地形差异大
C.南北受冬季风影响差异大
D.南北纬度差异较大
【小题2】材料中显示的内容,充分说明了我国季风气候的( )
A.可预测性
B.规律性
C.不稳定性
D.地区间的相似性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当3月13日,我国北方气温低的时候,西南地区却是高温干旱,造成这种现象是南北地区跨纬度大,南北温差大,加上西南地区北靠高原,难以受到冬季风的影响,所以气温更高,故选D.
【小题2】材料中显示的内容可以知道,我国的夏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所以导致我国各地在时间上和空间分布不均匀,夏季风强的时候易遭受洪涝灾害,夏季风弱的时候易遭受干旱灾害,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各地的气候特征.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表,回答下题。
[?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环境管理》答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