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试题《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六)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②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D
小题4:A
本题解析:
小题1:从图中可读出,图示地区是北半球,太阳直射点地理坐标是23°26′N、45°E。
45°E(东3区)地方时为12:00,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北京时间(120°E,东8区)为12:00+5小时=17:00。
小题2:若①②两点经度相同,②③两点纬度相同,太阳直射23°26′N,可知此时①点太阳高度为90°,②的太阳高度为90°减去①②两地的纬度差。明显①>②。②③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相同,但此刻③位于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东侧,故③太阳高度角要小于②地。
小题3:从图中可读出,图示地区是北半球,太阳直射点地理坐标是23°26′N、45°E。MPN是晨昏线,PM是晨线,PN是昏线。P点所在的经线(135°W)地方时是0时,此时地球上新一天的范围是135°W向东到180°,新一天范围约占7/8。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故选D。
小题4:O点是北极点,该日太阳高度始终是23°26′。A项正确。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全面考查太阳高度、时间换算和读图分析能力,对学生要求较高。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2013年4月20日早晨8时0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13千米。据此回答题:
小题1:以下关于地震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我国地震灾害频繁,原因是我国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
B.地震发生时,位于震区屋内的人们一般会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C.若某海域海底发生地震,此时震中附近海域船上的人会感到前后、左右摇晃
D.地震虽然目前是人类无法避免和控制的,但只要掌握一些逃生技巧,也是可以从灾难中将伤害降到最低
小题2:当此次地震发生时,下列地理现象符合的是( )
A.当地时间为4月20日6时54分
B.当天四川昼短夜长
C.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向南移动
D.全球风带气压带位置偏南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可以通过固态、液态和气态;横波只能通过固态。故若某海域海底发生地震,此时震中附近海域船上的人只能感到上下摇晃,错误的是C。
小题2:地震发生时,北京时间是4月20日早晨8时02分,当地经度为103°E,根据东加西减,可以算出当地时间为4月20日6时54分。当天四川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向北移动;全球风带气压带位置偏北。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为材料考查了学生对地震波和地方时的计算掌握情况。注意区分纵波和横波,地方时和区时。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1?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东半球图。此刻,曲线MN上各点太阳高度为0°,MN与EP相交于N点。该季节,北美大陆等温线向北凸出。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 ,北京(116°E)的地方时是_________,北京的日期是 ___________,与北京日期相同的时区范围是从______区到东12区。(10分)
(2)这一天地球上出现极昼的范围是__________ ,此刻白昼达一年中最长值的地区范围是__________; N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_,此后一个月内,甲地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日__________,甲、乙两地中自转线速度较大的是_________。(10分)
参考答案:
(1)40°E,23°26′N。17:04? 6月22日?西9区
(2)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赤道以北地区? 0°?增大?甲
本题解析: 如下图所示,根据背景材料可知:P点为南极点(南极点位于南极大陆);曲线MN为晨昏线(曲线MN上各点太阳高度为0°);N点为晨昏线与南极圈的切点,且在经线PE上;该季节为北半球夏季(“北美大陆等温线向北凸出”);经线PA为20°W,经线PB为160°E。
(1)图中切点N的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互余,所以该日太阳直射点纬度为23°26′N;PE经线即为此时太阳直射经线(PE平分昼半球),其经度为40°E。当40°E经线地方时为12时,北京(116°E)的地方时为17:04。此时子夜线经度为140°W,从子夜线向东到180°经线(日界线)为新的一天,北京的日期在此范围之内,属于6月22日,140°W位于西九区。
(2)图中切点N的纬度即为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该日太阳直射北半球,所以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其范围为66°34′N-90°N(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该日是北半球全年昼最长的一天。N点刚好出现极夜现象,其正午太阳高度为0°。此日过后一个月内,太阳直射点从23°26′N向南移动,甲地在南半球,其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纬度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小,乙地纬度较甲地纬度高,所以地球自转线速度较大的是甲地。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20分):
这一天是北半球的节气是?,日期为?前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图中A点的昼长为??小时, B点的昼长为?小时,C点的昼长为?小时。图中昼夜半球的分界线为?(填“晨线”或“昏线”),A、B、C三地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这一天长沙的昼夜长短状况是?,天安门广场旗杆正午的影长一年中最?(填“长”或“短”)。
参考答案:夏至日? 6月22日? 23.5N? 0小时? 6小时? 12小时?晨线? B?昼长夜短?短
本题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光照图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于北回归线上,北极圈有极昼现象,南极圈有极夜现象。赤道上始终是昼夜均等。根据自转方向有夜半球到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自转线速度随纬度的增加而递减。北半球昼达一年最大值。北回归线一般中午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大值,影子最短。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极圈内的现象看节气与日期,根据日出时刻来判断昼长,根据纬度高低来确定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大小。另外学生还需明确冬至日这天,北半球物体的影长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中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A.23.5°N、135°E
B.23.5°S、135°W
C.23.5°S、135°E
D.23.5°N、135°W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图示自转方向呈逆时针,故判断图示为北极上空俯视图,图示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故此时为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3.5°N,太阳直射点的经度即正午12时所在的经线,根据图示为E点所在经线,结合180°经线的位置可推算其经度为135°W。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能抓住图示的基本信息:自转方向、晨昏线分布特征、经度数分布等基本信息进而分别分析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和经度位置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模板《世界洋流分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