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适合在大面积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水稻种植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种植园农业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主要分布在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季风区和热带雨林气候区;B的主要作物是小麦和玉米,分布在降水量较多的地区;D多在热带高温多雨的地区;只有C所在地区是干旱半干旱气候区,不适宜经营种植业,只能用于放牧牲畜,因而形成大牧场放牧业。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读图,AB、CD两线中的分水线和EGF、EHF两线路中,较合理的待选铁路线分别为

A.AB、EGF
B.CD、EHF
C.AB、EHF
D.CD、EGF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图示的等高线分布,AB线“凸低为高”为山脊,为分水岭;CD线“凸高为低”为山谷,为集水线。山区的交通线应尽量与等高线延伸,减缓线路的坡度,故EHF线为较合理的铁路线选址。
考点: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主要掌握山区局部山谷和山脊地形的判断,抓住等高线弯曲的基本规律“凸高为低,凸低为高”原理的应用,并能掌握山区交通线选址的一般原则。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下列不属于影响国际产业转移主要因素的是
A.劳动力因素
B.内部交易成本
C.市场
D.国际间的友好援助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国际产业转移与国际间的友好援助没有太大的关系。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该图中实线是某农作物收割期等值线,虚线是该作物分布北界。读图完成问题。?
1.该农作物是2.图中A的数值可能是3.影响图中等值线分布的主要因素可能为
A.春小麦
B.冬小麦
C.水稻
D.玉米
E.6月1日
F.5月1日
G.7月1日
H.8月1日
I.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G.大气环流和季风风向
纬度位置和地势起伏
生产经验和耕作制度
参考答案:1. B
2. B
3. 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农业生产和等值线的综合分析。
1.根据该农作物的主要分布地区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南方地区为主,且长江流域大约在6月初收割,判断为冬小麦。
2.结合地理位置判断A位于四川盆地南部,由于盆地冬春季节,气温较同纬度地区高,故农作物成熟较早,故判断A为低值中心。
3.影响四川盆地南部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地形和纬度位置。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读图所示的产业构成图,回答问题。
1.能分别正确反映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产业排序的是:2.目前,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比较:3.为了加强三个地带联合与互补发展,由东部地带向中、西部转移的工业发展类型是:
A.③⑤②
B.②④⑤
C.④③②
D.⑤①③
E.西部地带第三产业比重较大,生产力水平较高
F.“西气东输”解决②地区的能源紧张问题
G.①地带第一产业比重小,说明其经济落后
H.④地带夏秋季节常常受到热带气旋的影响
I.钢铁厂
G.电子装配厂
蔗糖厂
汽车厂
参考答案:1. C
2. D
3. 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发展。
1.我国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特征:以第二三产业为主,第一产业比重较低,故④符合;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特征:第一产业比重较东部地区高,故选③;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特征:第一产业比重最高,第三产业比重较高,故①符合。
2.西部第三产业比重较大,主要由于第二产业比重低,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A错误。西气东输主要解决我国东部地区的能源紧张问题,B错误;①地带第一产业比重高,C错误;故选D项。
3.目前,由我国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工业类型主要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