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在线测试(2019年最新版)(六)
2020-01-08 12:19:41
【 大 中 小】
|
1、单选题 下图为“长江中游局部水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上世纪50年代后,P湖泊面积迅速缩小,主要的人为原因是 A.围湖造田 B.水灾频繁 C.植被破坏 D.污染水源
| 小题2:与图示西南部地区河流相比,东北部地区河流更具优势的开发方向是 A.水力发电 B.内河航运 C.水产养殖 D.净水生产
参考答案: 小题1:AC? 小题2:BC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设计改变了过去常考的长江中游地区洪灾形成的原因,代之以湖泊面积缩小的原因。解题的关健仍在审题上,人为原因是本题设计的精妙所在。根据“长江中游局部水系示意图”、P湖湖泊轮廓、长沙(城市名称)可知该地为洞庭湖流域,该题强调的关键是人为原因,联系长江流域中游地区洪灾产生的人为原因,不难得出上游的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使中游湖泊泥沙淤积,加上中游地区围湖造田,造成湖泊面积迅速缩小。水灾频繁是自然原因,污染水源并不改变湖泊面积。 小题2:此题是小区域地形图上流域的综合开发,此题的关键在于东北部地区与西南部地区的地形比较,得出其所在区域是平原地形,则其具有的优势开发方向将迎刃而解。根据图中等高线程度不难看出,西南部地区为丘陵,东北部为平原地区,内河航运发达,且东北部河流、湖泊、水库等水面面积较广,适于水产养殖。由于平原地区落差小不宜水力发电,净水生产宜选河流的上游地区,水质好,而东北部地处河流的下游地区水质较差,不宜发展净水生产。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我国科技人员在横断山脉某峡谷地区进行了山地水土流失研究,得出下表数据。据此回答1—2题。?
 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 [?] A.降雨量相同时,人工林地的径流量大于非林地 B.降雨量相同时,人工林地的土壤侵蚀量大于非林地 C.径流量与降雨量具有反比例的关系 D.径流量与降雨量具有正相关的关系 2.图表资料反映了森林具有的功能是 [?] A.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B.调节气候,美化环境 C.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D.保护海岸,抵御台风
参考答案:1、D 2、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2009年2月2日是第13个“世界湿地日”,今年的主题是“从上游到下游,湿地连着你和我”。该主题反映出湿地对人类具有的重要意义是( ) ①保护生物和遗传多样性 ②减缓径流和蓄洪防旱 ③为人类提供水源 ④防风固沙、涵养水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湿地在调节气候、蓄洪防洪、促淤造陆、降解污染等方面有特别的功能,还能向人类提供粮食、水产、药材、能源、水源、工业原料等,另外,湿地还是鹤类等大型水禽的栖息地。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有关我国的荒漠与世界荒漠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是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B.都远离海洋,深居内陆 C.都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D.现代荒漠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我国的荒漠主要为温带荒漠,是由于地处内陆,离海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故形成荒漠,而世界荒漠除了中纬度大陆内部的温带荒漠还有热带荒漠,主要分布于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中西部,由于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或信风带控制而形成,故A、B、C都错误;而荒漠化的扩张主要受人为原因影响,故选D项。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世界主要的荒漠类型和形成原因,基础性较强,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识记。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 (1)田纳西河是____河的二级支流,田纳西河流域开发治理的关键性措施是对田纳西河进行________。 (2)简述甲城市高技术产业发达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美国的铁路网中,南北向铁路运量相对较小,结合自然条件说明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密西西比;梯级开发 (2)技术力量雄厚,交通便利,环境优美。 (3)中部有密西西比河(河网密集),呈南北流向,东西两面临海,形成南北向沿海航线。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