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二)
A.自西向东 B.从北极上空看成顺时针方向旋转 C.从南极上空看成逆时针方向旋转 D.与地球公转方向相反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左图A为秋分、B为冬至、C为春分、D为夏至。右图E为夏至、F为秋分、G为冬至、H为春分。故B正确。
【小题2】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A正确。从北极俯视为逆时针方向,B错。从南极俯视为顺时针方向,C错。与地球公转方向相同,D错。
考点: 地球公转运动与自转运动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地球部分地区昼夜分布示意图”,图中的阴 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据图判断,甲地的时间是北半球___________(填节气)___________时。
(2)比较甲乙丙三地,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幅最小的是________________;三地中此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__ ;三地中自转线速度最小的是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1)冬至日; 12时(4分)
(2)乙(2分)乙,甲(4分)
本题解析:
(1)根据地球自转的方向(北逆南顺)可知该图以北极点为中心,北极圈该日出现极夜现象,则甲地的时间是北半球的冬至日,甲地位于昼的中线处,那么地方时12点。
(2)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的幅度越大,那么甲乙丙三地,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幅最小的是应该是纬度最低的乙。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是由直射纬度向南北递减,当日直射南回归线,三地中,乙距离直射纬度最近,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自转线速度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纬度最高的反而线速度小。
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中,a.b为晨昏线与极圈以外的m纬线(北极星仰角为60°)的交点,且a为晨点,b为昏点。a.b两点间的距离由最小变为最大期间,下列说话错误的是( )
A.m纬线为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减少
B.m纬线上的昼长逐渐减少
C.此期间长江中下游将会进入伏旱期
D.此期间我国正常年份东南沿海寒潮危害较多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当地地理纬度与北极星仰角相同,因此图中纬度m为60°N纬线,无极昼极夜现象,a、b两点不会重合。图中自西向东为逆时针。a为晨点,b为昏点,故此图中aob左侧对应的弧为夜部分,右侧对应的弧为昼部分。当a、b两点距离最小时,对应两个时间点,一是昼最长夜最短的夏至日,二是昼最短夜最长的冬至日。当a、b距离最远时,为昼夜平分的二分日。因此两点间的距离由最小变为最大期间,有两个时间段,一是由夏至(6月22日)到秋分(9月23日),二是由冬至(12月22日)到春分(3月21日)。按图中所画出的情况看,此时应为北半球夏半年,因此选用的时间为由夏至到秋分。此时间内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m 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减少,A说法正确。整个北半球昼长逐渐减少,B说法正确。此期间长江中下游将会进入7、8月份的伏旱期,C说法正确。此时我国受夏季风影响,D说法错误。
考点:昼夜长短变化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图(阴影为黑夜),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若M点所在经线度数为45°E,则M地的昼长为( )
A.10小时
B.11小时
C.13小时
D.14小时
【小题2】若α为10°,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为10°S,30°W
B.80°N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
C.此时北半球各纬度昼在变长夜在变短
D.此时新旧日期的比例小于1/2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图中MN这条昼夜半球的界限为昏线,则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即60E经线为18:00,则45E经线为17:00,又因为M点在昏线上,所以17:00即为M 所在纬线的日落时刻,(日落-12)X2即为昼长时数。所以A正确。
【小题2】北半球表现为昼短夜长,且α为10°,则可知此时太阳直射10°S,据60E经线为18:00可求出地方时12;00地点经线为30°W ,所以A正确;极昼极夜范围与直射点的纬度位置互余,故B正确;因为不知道太阳直射点往南还是往北移动,所以无法判断昼夜的变化情况,故C错误;据60E经线为18:00可求出地方时0;00地点经线为150E,则从150E—180为新的一天,其余部分为旧的一天,故D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地球运动相关内容。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为太阳辐射量随纬度分布示意图。可能总辐射量是考虑了受大气减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量是考虑了大气和云的减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完成1—2题。
1、云量最多的地区是
[? ]
A.赤道
B.北纬20°
C.北纬40°
D.北纬60°
2、影响可能总辐射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
A.大气云量
B.大气厚度
C.太阳高度
D.通过的大气路径
参考答案:1、A
2、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大全《地球运动及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