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八)
A.纬度低 B.降水多 C.海拔低 D.光照强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五一”期间,游客乘火车从连云港到乌鲁木齐,沿途所见到的自然景观的更替现象反映了: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从连云港到乌鲁木齐是从我国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所以B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在温带大陆东部和西部都有分布,且具有不同气候特点的自然带是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下图为安第斯山某段的植被垂直带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6分) |
(2)垂直带谱包括起始带?基带(山地下部第一个自然带)、林线(森林上限,通常与最热月平均气温10℃的等温线相吻合)、雪线(永久积雪冰川的下界)、顶带(山地垂直自然带中最高的自然带)。请分别说出图中安第斯山脉东坡的基带和顶带的名称,林线和雪线的高度,并计算山麓地带的气温。(10分)参考答案:
(1)B (2分)
(2)基带为热带雨林带,(2分)顶带为永久积雪和冰川带。(2分)
树线的高度为3 100米(2分),雪线的高度为4 800米。(2分)山麓地带的气温28.8℃(2分)(据海拔每升高1 000米,气温降低6℃计算得出)。
(3)东坡永久积雪和冰川带比西坡低,主要原因是东北信风,东南信风。(2分)从大西洋带来大量水汽。(2分)在山脉东侧迎风坡,(2分)形成大量降水。在西坡为背风坡,下沉气流降水少(2分)东坡降水多于西坡,使冰雪面积分布更广。(2分)
(4)在高山地区随着海拔的变化,(2分)气温和降水也发生相应的变化,造成植物在山体上的分布发生垂直变化。(2分)
本题解析:
(1)图示安第斯山脉基带是热带雨林,巴西高原是热带草原气候,离的较远,A错。亚马孙平原植被是热带雨林,所以离的最近,B对。墨西哥平原在北美洲,拉普拉塔平原是温带植被,C、D错。
(2)结合材料,读图可以判断出,基带为热带雨林带,顶带为永久积雪和冰川带。
树线的高度为3 100米 ,雪线的高度为4 800米。 雪线的下边界温度为0℃,据海拔每升高1 000米,气温降低6℃计算得出,山麓地带的气温28.8℃。
(3)读图可以看到,图示区基带是热带雨林,说明位于赤道附近地带,东面与亚马孙平原相接,所以东坡是山地迎风坡,受东北信风,东南信风影响,从大西洋带来大量水汽,降水多。西坡为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所以东坡永久积雪和冰川带比西坡低。东坡降水多于西坡,使冰雪面积分布更广。
(4)在高山地区植被的垂直变化是指植被随着海拔的变化而改变。因为海拔高度变化,气温和降水也发生相应的变化,温度水分的变化,造成植物在山体上的分布发生垂直变化。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为“四地山地植被垂直分布示意图”,甲地位于南半球,其余均位于我国。读图回答题。
小题1:当甲地西坡山麓植被凋零时,四地昼长由长到短的排序是 ( )
A.甲>丁>丙>乙
B.丁>甲>丙>乙
C.丁>乙>丙>甲
D.乙>丁>甲>丙
小题2:丙地可能是 ( )
A.天山
B.大兴安岭
C.秦岭
D.阴山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甲地山麓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故判断甲地位于热带地区;西坡山麓植被为热带草原地区,冬季植被凋零,而甲地位于南半球,故此时为南半球冬季,而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故全球昼长分布规律:越往北昼越长,越往南昼越短;乙丙丁都位于我国,根据其山麓的自然带分布判断,乙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位于温带地区;丙山麓为常绿阔叶林带,故判断位于亚热带地区;丁山麓为针阔叶混交林,故判断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属于中温带地区,故此时甲地位于南半球,昼长最短;丁地位于最北,昼长最长,其次为乙地、丙地。
小题2:结合图示,丙地山麓自然带南侧为常绿阔叶林,北侧为落叶阔叶林,故判断该山脉应位于我国亚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上,故判断为秦岭。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能根据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基带自然带判断该山脉的位置,丙能结合南北半球的季节差异分析昼长分布规律。注意读图比较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试卷《防灾与减灾》高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