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2题。

1.既近水又受水患影响最小的居民点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②居民点最容易发展成为城镇
B.站在M山顶可以通视图中的所有居民点
C.图中干流的流向为西北流向东南
D.由⑤居民点取近道攀登M山忽上忽下较耗体力
参考答案:1.A
2.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读某河盆(地面水和地下水汇入河流并补给河流的区域为河盆)水系图,回答1~2题。

1、图中虚线表示的地理事物,在下列地区中最容易判定的是
[? ]
A、沿海地区
B、平原地区
C、山地地区
D、河流下游地区
2、下列有关图示河盆水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该河流水源补给可能来自大气降水或地下水
B、河盆内干支流汇合人海,参与了海陆间水循环
C、河盆内地表径流首先从流域内透水性很强和坡度较缓的地方开始,然后逐渐扩及全流域
D、河盆内降水强度越大,越有利于河流水量的增加
参考答案:1、C
2、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图为“ 太平洋部分海域等深线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C为海沟,岩石年龄最老
B.B为海岭,岩石年龄最新
C.C属于太平洋板块
D.D属于美洲板块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C处海水较浅,是大陆向海洋延伸的大陆架,属于亚欧板块;B处两侧海水深,应属于海岭,是大洋地壳的诞生处,岩石年龄最新;D处海水深,属于太平洋板块。故选B。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 青藏高原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如今科学家们惊奇地发现这个世界最年轻的高原竟然以每年7~30毫米的速度整体向北和向东方向移动。
材料二:
? 青藏铁路建成后,川藏铁路(成都至拉萨)也于2009年9月开工建设。成都至拉萨运输距离为1629千米,首先启动的是成都到康定(四川西部山区一城市)段建设。整个川藏铁路计划工期8年,估算总投资537.8亿元,设计速度目标值每小时200千米,建成后从成都到拉萨只需8个多小时。
材料三:
下图是我国青藏高原局部地区年降水量、≥10℃的积温分布图。
(1)图中甲处≥10℃的积温比相邻地区____(高、低),影响因素是________。
(2)甲处________资源丰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示区域内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青藏铁路(A铁路)上运行的火车车厢全部采用全封闭的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地理角度分析建设川藏铁路(B铁路)的必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高;地势
(2)水能(森林)水量大、落差大(或气候湿热、交通不便、人迹军至)
(3)从东南向西北递减;青藏高原地形闭塞,甲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和横断山区是高原地区西南季风的水汽通道
(4)沿线地区高寒缺氧,车厢全封闭可以供氧供暖;可以避免乘客把生活垃圾扔出窗外,污染环境;减少紫外线对乘客的伤害等。
(5)是完善进藏铁路通道,连接西藏与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圈的需要;是开发沿线旅游资源,促进生态旅游区发展的需要;是改善沿线投资环境,促进沿线经济发展,尽快使“老、少、边、穷”地区人民脱贫致富的需要;是促进川藏地区对外开放,构建中国—南亚陆路经贸通道的需要;是保障国防建设、加强民族团结的需要。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下图为亚欧大陆气温年较差分布示意图(单位:℃),读图分析回答1—2题。

1、关于图示地区气温年较差变化规律及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从沿海向内陆气温年较差越来越大
B.大陆东侧气温年较差的变化梯度大于大陆西侧
C.从甲处到乙处气温年较差变化梯度大,其原因是地形以平原为主
D.从甲处到丙处气温年较差变化梯度大,其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
2、气温年较差最大值出现在甲处附近的原因是
[? ]
A.地处内陆高原、山地,受海洋影响小
B.地处高纬度,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小
C.地表缺少植被覆盖
D.地表分布有大量沼泽
参考答案:1、C
2、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