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试题《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六)
A.滥伐森林 B.过度放牧 C.开山取石 D.环境污染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2010年10月26日,三峡水利枢纽工程首次成功蓄水至175米水位。读图,回答1~2题。 参考答案:1、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我国西部地区天然气资源开发的限制条件有(?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我国西部地区天然气资源开发的限制条件有:西部地区资金和技术水平难以胜任;西部地区对天然气的消耗量很少;能源外运能力不足,故①②④正确。③是有利条件,不是限制条件;⑤与事实不符。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某地区森林、铁矿和水能资源丰富,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该地区的工业体系。据上述信息并应用有关地理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0)。 |
参考答案:(l)水电站?钢铁工业?木材加工工业(或森林工业)(3分)
(2)钢铁工业?工业地域面积大,发育程度高(2分)
⑶B (1分)
(4)基础服务设施和廉价的劳动力(1分)
(5)近距离集聚?工业地域?充分利用资源和公共设施,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作, 降低运费和能耗,提高经济效益(每空1分,共3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区域的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发展。(1)开发利用水能资源,需要建水电站。发展机械工业主要需要钢铁工业的原料,且铁矿开采工业,可为钢铁工业提供原料,故③表示钢铁工业;森林资源开发,主要发展⑤森林工业或木材加工工业等。(2)图示钢铁工业的相关产业多,工序复杂,故形成该地区的主导工业。以钢铁工业为中心发展的工业地域一般占地面积大,发育程度高,可能形成工业城市。(3)焦化厂和烧结厂为钢铁工业提供原料。(4)工业集聚可共同利用当地的基础设施和廉价劳动力等。(5)具有工业联系的工厂,布局上往往集中在一起,即形成工业集聚,工业集聚而形成工业地域,工业集聚的优点主要从运费、生产联系和信息交流、共用基础设施等方面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10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红壤是重要的土壤资源。我国红壤地区跨越热带、亚热带,北起长江沿岸,南到海南,东到台湾,西到云贵高原与横断山脉,占全国总面积的22.7%。红壤区以山地和丘陵为主,现有耕地占全国耕地面积的23. 33%,是我国重要的粮、油、果、林、茶及水产生产基地。
材料二 有人在裸露的红粘土上进行人工降雨试验,不同坡度与土壤冲刷量关系结果如图所示。
(1)说出我国红壤分布区夏季最易发生的生态问题,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7分)
(2)结合试验数据,任选一个坡度范围的红壤分布区域,说出其合理利用的方式。(3分)
参考答案:
(1)水土流失。(1分)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形起伏大(或一定的坡度),(2分)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或多暴雨),(2分)人类活动集中,植被破坏,(2分)流水侵蚀严重,导致水土流失发生。
(2)坡度在18°以下(或坡度较小)的地区,(1分)修建梯田,作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或经济林木用地。(2分)
或答18°到24°(或坡度较大)的地区,(1分)退耕还林、还牧,作为林木业用地。(2分)
或答坡度在24°以上的地区,(1分)禁止人类活动,以防崩塌和滑坡。(2分)
本题解析:
(1)从题目中可以得知,我国红壤地区跨越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坡度大,该地区是我国人口密集地区,人类活动集中,植被破坏,容量形成水土流失。
(2)从图中可以看出,坡度在18°以下(或坡度较小)的地区,流水冲刷不严重,水土流失较弱,可以修建梯田,作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或经济林木用地。18°到24°(或坡度较大)的地区,流水冲刷严重,需要植树造林保持水土,退耕还林、还牧,作为林木业用地。坡度在24°以上的地区,流水侵蚀作用虽然减弱,但坡度过大容易形成崩塌和滑坡,需要禁止人类活动,以防崩塌和滑坡。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大气的热状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