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地球》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六)
A.东南 B.西南 C.东北 D.西北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中纬度数值自北向南增加可知为南半球纬度,经度数值自东向西增加可知为西经。所以C的地理坐标是65°S、150°W。
小题2:根据图示两地的经纬度A(55°S,150°W)和B(75°S,170°W)判断方位。可知A在B的东北方向。
小题3:图示AC都在150°W纬线上跨纬度10°,根据经线1纬度差实际距离约为111KM,故实际距离约为10*111KM=1110KM。故选D项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抓住图示的自转方向或指向标信息,利用经纬网判断方向的一般方向:根据纬度数值增加方向判断南北,利用自转方向判断东西。本题难度低,基础性试题,适宜高二地球地图的基础性测试。掌握经纬线长度计算的一般规律是解题的关键,一般经线1纬度差实际距离约为111KM,纬线1经度差实际距离约为111*cosa。并能结合经纬度的变化确定经纬度进而准确的进行全球定位。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下图是某地局部不完整信息的假想等高线图,图中A、B、C三地为城镇。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根据图中信息说出该地地形的主要类型,并简述判断理由。(4分)
(2)依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说明甲、乙两村所处位置的相同点。(4分)
(3)某中学两组同学进行登山比赛,分别沿L、P线路攀登狮山和虎山。有人建议将出发点设在丙点,有人支持有人反对,请简述各自的理由。(4分)
参考答案:
(1)低山丘陵。 海拔大多在200~1 000 m之间,地势起伏明显。(4分)
(2)海拔高度在200~400米之间;山谷出口处;有河流流过;跨河分布。(4分)
(3)合理的理由:两条路线的水平距离和相对高度(或“海拔高度”)相近。
不合理的理由:L线路中狮山的等高线比P线路中虎山的等高线密集,说明该线路的坡度较陡,攀登难度较大;L线路的实际路程略长于P线路(三角形两边和大于第三边)。(回答合理的理由或不合理的理由均可) (4分)
本题解析:
(1)图中等高距为200米且地形相对高度较大,但最高处的海拔高度小于1 000米且大于500米,从地形类型上看,属于低山丘陵区。
(2)从图中看出,甲村乙村处都有河流经过,地形为山谷,海拔在200米和400米之间,而且跨河分布。
(3)支持理由:丙的高度为200米,到虎山和狮山相对高度差不多,所以合理。
不支持理由:P段等高线稀疏,坡度缓,L段坡度先缓后陡,实际距离较长,显得不公平。
考点:本题考查等高线的判读。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福建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可调节窗户遮阳板,实现教室良好的遮阳与采光。图示意遮阳板设计原理,据此回答题。1.遮阳板收起,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最大值时2.济南某中学生借鉴这一设计,若两地窗户大小形状相同,则应做的调整是
①安装高度不变,加长遮阳板?②安装高度不变,缩短遮阳板
③遮阳板长度不变,降低安装高度?④遮阳板长度不变,升高安装高度
A.全球昼夜平分
B.北半球为夏季
C.太阳直射20°S
D.南极圈以南地区极昼
E.①③
F.①④
G.②③
H.②④
参考答案:1. D
2. A
本题解析:1.根据图示和题目叙述:遮阳板收起目的是为了采光,应为冬季。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最大值时,表示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较小,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小值,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所以选D项。
2.济南较福建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夏季室内光照面积大。应该加长遮阳板,可以起到遮阳作用,或者在长度不变的情况下,降低安装的高度。所以选A项。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试题《地球》试题预测(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