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题《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二)
A.沿顶部裂隙侵蚀而成 B.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 C.因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 D.沿槽部裂隙侵蚀而成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地质年代岩层新老关系可知,第三纪岩层早于第四纪岩层;结合图示可知,该处地质构造中心是第四纪岩层,向两冀逐渐变为第三纪岩层,所以岩层的新老关系为自中心向两冀由新到老,故选项D正确。
【小题2】由于该处地质构造的岩层新老关系为自中心向两冀由新到老,而且岩层向下弯曲,所以此处为向斜构造;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坚实不易被侵蚀,地貌景观形成山岭,故选项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地质构造、山地的形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黄河部分水系图及黄河壶口瀑布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有资料描述壶口瀑布为“激流翻滚,惊涛怒吼,其声方圆十里可闻,其形如巨壶倒悬,场面极为壮观”。说明观赏壶口瀑布应( )
A.适当距离仰视
B.从两侧俯视
C.平视
D.近看
【小题2】黄河壶口瀑布的形成原因是( )
A.岩石产生断层,从而形成瀑布
B.湖水从陡坎处外泄
C.河床坡度太陡
D.河床岩石软硬不一,流水差异性侵蚀而成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 一般瀑布宜在适当距离仰视,但由于壶口瀑布位于晋陕大峡谷中,要想欣赏到资料描述中形容的效果,应从两侧俯视。故选B。
【小题2】壶口瀑布的形成与当地的地层、构造、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因素条件有关。壶口一带出露的基岩主要是三叠系纸坊组(群)(距今约2亿年左右),上部为紫红色、紫灰色和灰绿色的细砂岩与泥质岩类互层,下部为厚层砂岩、薄层砂岩、泥岩类岩石,页岩比较发育,因而河谷中的岩层软硬交替,使流水的侵蚀作用得以加剧。故选D。
考点: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及地理成因。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从地形上看,甲地是____________;从地质构造上看,甲地属于____________,简述该地貌的形成原因。(3分)
(2)乙地的地貌类型为______________,简述该地貌的形成过程。(3分)
(3)如果该图的陆地表示亚欧板块,东部的海洋表示太平洋板块,则这两个板块交界处常会形成哪些地貌?试述其成因。(4分)
参考答案:
(1)山地(1分)向斜(1分)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地。(1分)
(2)冲积扇(或洪积扇) (1分) 山区河流流出山口,水流速度减缓,(1分)携带的物质在山前(山麓)沉积。(1分)[来源:91考试网]
(3)在亚欧板块的前缘形成岛弧,(1分)在太平洋板块的前缘形成深海沟。(1分)这是由于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相碰撞时,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其前缘形成深海沟,(1分)而大陆板块前的宽广大陆架受到挤压抬升,从而隆起,沿大陆外缘排列,形成岛弧。(1分)
本题解析:
(1)读图,从地形上看,甲地是山地;从地质构造上看,甲地属于向斜。因为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所以形成山地。
(2)读图,根据乙地放大图分析,乙地的地貌类型为冲积扇,或洪积扇。乙地位于山麓地区,河流的出山口,河流流出山口,水流速度减缓,携带的泥沙物质在山前沉积,形成冲积扇。
(3)图示是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的消亡边界。大陆板块前的宽广大陆架受到挤压抬升,从而隆起,沿大陆外缘排列,形成岛弧。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相碰撞时,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其前缘形成深海沟。所以在亚欧板块的前缘形成岛弧,在太平洋板块的前缘形成深海沟。
考点:地质构造,地貌类型及形成原因,板块消亡边界的地貌类型及成因。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世界分区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