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高频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八)
A.火山地貌景观 B.花岗岩地貌景观 C.砂岩地貌景观 D.岩溶地貌景观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漂流活动是一种集体育运动、游览观光、科学考察和探险为一体的综合体育运动项目,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从题目所给材料来看,地下漂流惊险刺激,属于探险。故选C。
【小题2】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岩地貌。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钟乳石、石笋、石花是典型的岩溶地貌景观。故选D。
【小题3】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面积大。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地区的碳酸盐岩出露地区,其中以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所占的面积最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区之一,我国西南部的云贵高原是岩溶地貌最典型的分布地区。故选A。
考点:喀斯特地貌及分布。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年降水量仅200mm左右但蒸发量达1600mm的银川平原,因黄河贯穿,湖泊众多,加之贺兰山的“守护”,盛产稻米、枸杞等名特优产品,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图甲为银川平原及周边区域图,图乙为该区域地貌景观示意图。
(1)指出图中P处的地貌类型,并说明其形成过程。(5分)
(2)贺兰山被称为银川平原的“守护神”,分析其原因。(6分)
(3)描述下图所示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规律并分析其主要原因。(4分)
参考答案:
(1)冲积扇(洪积扇)。山区河流流出山口,流速减缓,其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
(2)阻挡西北方寒冷气流,阻止沙漠入侵;东坡为东南季风迎风坡,增加降水补给。
(3) 由南向北 (东南向西北),太阳年辐射总量逐渐增加(2分);由南向北(东南向西北),降水更少天气更晴朗且海拔更高(2分)
本题解析:
(1)从景观图和地貌类型素描图看该地貌位于山前,河流流出山口处,呈扇形分布,可判断为冲积扇或洪积扇。其形成过程要注意,该处正处于由山区向平原的过渡地带,河流速度减缓,导致河流携带的大量泥沙堆积,形成冲积扇。
(2)结合区域图和景观图可知,贺兰山位于银川平原西北部,一方面阻挡冬季冷空气南下和西部大沙漠的东扩,另一方面处于夏季风的迎风坡,增加降水。
(3) 太阳辐射强弱的影响因素:
①纬度位置:纬度低则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这是太阳辐射从低纬向两极递减的原因之一。
②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由于云层少且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阴雨的天气,由于云层厚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弱。如赤道地区赤道低压控制多阴雨天气,而副热带地区副高控制多晴朗天气,所以赤道的太阳辐射弱于副热带地区。
③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如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主要就是这个原因。
④日照长短:日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短,获得太阳辐射弱。夏半年,高纬地区白昼时间长,弥补太阳高度角低损失的能量。
图中太阳辐射高值中心在东南部,低值中心在西北部。由图中黄河可以判断该地的地理位置,结合上面影响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可知主要原因是天气因素。图中降水向西北递减,原因是受夏季风影响越来越少。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图,回答问题:
小题1:关于图中甲和丙处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甲处为背斜成山
B.图中甲处地下可以找水
C.图中丙处为向斜
D.图中丙处可以建地下隧道
小题2: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图中a为喷出岩,典型的有花岗岩
B.图中c为变质岩,如石灰岩
C.图中②为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如大理岩
D.图中d岩石具有层理结构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示:甲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可以找到地下水;丙处为断层上升的岩块;隧道应该避开断层修建。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小题2:图中a喷出岩,典型的有玄武岩;图中c为变质岩,如大理岩,石灰岩属于沉积岩;图中②为外力作用;图中d岩石为沉积岩,具有层理结构。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图所绘的是有着“海下兵马俑”之称的海下石林。一组组多边形的岩柱排列整齐,仿佛严阵以待的军列。岩柱垂直于冷切面和地面,岩柱的高度等于熔岩流的厚度。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与该岩石形成有关的是( )
A.地壳运动 B变质作用 C.岩浆活动 D.流水侵蚀
【小题2】该岩石属于( )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岩柱垂直于冷切面和地面”“岩柱的高度等于熔岩流的厚度”及图中岩石的形状特征即可判断出,该类岩石是由岩浆活动形成的,所以本题选C。
【小题2】 结合上题分析可以判断该岩石为岩浆岩,而从图中各箭头的指向可以判断a和c分别表示沉积岩和变质岩,b表示岩浆岩,d表示岩浆,所以本题选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地质作用)、地壳物质循环。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地球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