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海洋是人类生存的第二环境,海峡是重要的海上通道。读图(图中阴影部分为陆地),回答问题。
1.一艘远洋货轮从上海到鹿特丹,走最近路线所经过的海峡依次是2.下列关于上图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②④⑤③
B.②⑤①④
C.②④①⑤
D.②④①③
E.海峡①和②是大洲间分界线
F.世界上锡矿出口最多的国家在②图中
G.有明显密度流的海峡是①和③
H.在通过④海峡时,船只吃水深度变深
参考答案:1. D
2. 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主要的海上航线。
1.从上海到鹿特丹依次经过马六甲海峡②、曼德海峡④、直布罗陀海峡①和英吉利海峡③;
2.A项②马六甲海峡位于苏门答腊岛与马来半岛之间,故事大洲分界线;错误;C项有明显密度流的海峡是①直布罗陀海峡和④曼德海峡;错误;D项从上海到鹿特丹将从阿拉伯海进入红海,由于红海为世界盐度最高的海域,故船只吃水深度将变浅;错误。故选B项。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读图,完成题。
1.图中四地的自转线速度2.若图中丁地为极昼时,图中四地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正确排序是3.若图中丁地为极夜时,图中四地黑夜由长到短的正确排序是
A.甲>乙>丙>丁
B.乙>丙>甲>丁
C.丙>乙>丁>甲
D.丁>丙>乙>甲
E.甲>乙>丙>丁
F.乙>丙>甲>丁
G.乙>甲>丙>丁
H.丁>丙>乙>甲
I.甲>乙>丙>丁
G.乙>丙>甲>丁
丙>乙>丁>甲
丁>丙>乙>甲
参考答案:1. A
2. B
3.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自转线速度规律:自赤道向两极递减,即线速度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故图示四点线速度从低纬向高纬排序即可,A项正确。
2.若图示丁地出现极昼现象,故判断此时为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故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自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即离北回归线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而离北回归线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3.若图示丁地出现极夜现象,故判断此时为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则全球昼长分布规律:越往南昼越长,南极圈及以内地区出现极昼,越往北昼越短,北极圈及以内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故黑夜由长到短,即由北向南排。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变化规律。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适宜高一基础性测试,解题需要把握以下两点:①掌握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基本规律;②能利用极昼极夜现象的分布判断二分二至日节气,进而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判断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本题难度:困难
3、多选题 图为日本略图,表为东京和高田的气候资料,阅读图表回答题。

1.与东京相比,高田冬季降水较多的主要原因是2.关于日本自然地理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受盛行西风影响
B.受地形阻挡影响
C.受冬季风影响
D.受沿岸暖流影响
E.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F.多火山、地震
G.海岸线平直,多优良港湾
H.河流短小,水流湍急
参考答案:1. CB
2. B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高田位于日本的西海岸,冬季风的作用下,经过日本海,带来丰富的降水。
2.日本是一个以山地为主的岛国,山地、丘陵占国土面积的3/4以上,河流短小,水流湍急;日本气候是季风气候,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降水丰富,属于湿润地区;日本海岸线曲折,沿太平洋一侧多优良港湾。
考点:本题通过材料考查日本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学生灵活应用课本知识仔细分析就不会错答。区域地理的命题特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从考核内容上看,侧重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及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
2.从考核背景选材上看,多以区域图为背景综合考查区域内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及相互关系。
3.从能力要求上看,注重考查学生的空间定位能力和综合分析、比较能力。
【方法技巧】怎样分析区域地理特征
分析区域地理时,要从地理事物的属性和内容的系统性方面入手,一般是有规律可循的。
(1)分析某地的地理位置时,可以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山河位置、政治地理位置、交通地理位置等方面进行。
(2)分析某地的地形特点时,应从地形种类、主要地形区、地势起伏、地形分布等方面进行。
(3)分析某地的气候时,可从主要的气候类型、气候要素(主要指降水和气温)分布、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对动植物和河流的影响、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等方面考虑。
(4)分析河流时要从河流的水系特征(河网密度、水系分布、流向、长度、流域面积等)和水文特征(径流量、汛期、结冰期、含沙量等)进行分析。
(5)分析一个国家的经济特征则可以从它的经济发展水平、国民经济结构、工农业产品在世界的地位和意义、生产分布、贸易特点等方面进行考虑。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2010年8月14日世界第一届“青年奥运会”在新加坡举行。下图为青奥会举办地附近区域图,其中图中M点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若α=23.5°,则此日2.关于图示区域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E.河流短促
F.水能资源丰富
G.位于板块交界处
H.多火山地震
I.受赤道低压影响,多狂风暴雨
G.以热带种植园农业和水稻种植业为主
参考答案:1. B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在日照图上,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图示的M点是晨昏与经线的夹角,所以此时北半球昼长大于夜长,是夏季,所以直射的是北回归线。B对。A、C、D错。
2.图示区域都是岛屿,陆地面积狭小,所以河流短促。这里是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尽管落差不是很大,但水能资源丰富。A正确。该区域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B正确。从图上可以看到,赤道从本区穿过,这里常年受赤道低压影响,多对流雨,不是狂风暴雨。C错。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适宜发展热带种植园农业和水稻种植业,D对。所以不正确的是C。
考点:日照图,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差异。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地表环境表现最为活跃的是
A.生物圈
B.大气圈
C.岩石圈
D.水圈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卷分析:地球外部圈层可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大气圈是地球外部的气体圈,具有保温效应,对地球上的生命物质存在有重要作用;水圈是地球表层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生物圈包括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是地表环境中最活跃的因素。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的外部圈层。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掌握地球外部各个圈层的基本特征。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