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六)
A.1000年以来气候稳定不变 B.2000年以来沉积速度加快 C.6000年以来湿润期大于干旱期 D.距今8000年开始出现绿洲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该地有高山上的冰雪融水,汇集形成河流,携带的泥沙沉积,淹埋了古城遗址;该地气候干旱,多大风,风力的沉积,淹没了古城遗址;而古城形成以后,该地没有经过张裂下陷;冰川堆积物不会形成分层沉积,而没有分选性。故选C。
【小题2】1000年以来,形成了不同的沉积粘土层,表明气温升高,冰雪融水增加,流水沉积加强,气候更加干旱,风沙沉积加强;6000年以来,气候干旱,古城消失;8000年以前就形成古城,表明就形成了绿洲;而2000年以来,形成的沉积地层较多,表明沉积速度加快。故选B。
考点:地质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地形剖面图,回答题
小题1:若图中河流:①处表示地势起伏大的山区,②处表示山前洪积扇,③处表示三角洲平原①②③主要受到的河流作用依次是(? )
A.堆积、搬运 、侵蚀
B.堆积、侵蚀、搬运
C.搬运、侵蚀、搬运
D.侵蚀、堆积、堆积
小题2:若图中河流①处表示地势起伏大的山区,河流上游①处的剖面图可能是( )
A.A
B.B
C.C
D. D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图示①位于河流上游,落差大,故以流水的侵蚀作用为主,②为山麓冲积扇,是流水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地貌;③为河口三角洲,属于流水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地貌。
小题2:结合上题分析,①位于河流上游,落差大,故以流水的侵蚀作用为主,进而形成“V”型河谷。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不同的地貌特征,进而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并掌握流水侵蚀而形成的河谷特征即可判断。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中右图表示巨蟒出山风景,它是江西三清山标志性景观,海拔1200余米,相对高度128米,是由风化和重力崩解作用而形成的巨型花岗岩石柱。左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题。
【小题1】形成巨蟒出山风景的岩石属于左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小题2】该景观形成的地质作用有( )
A.风力堆积
B.岩浆入侵
C.冰川侵蚀
D.流水堆积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从左图中的箭头指向可看出,丁只指向乙,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可知丁是岩浆,乙是岩浆岩,甲是沉积岩,丙是变质岩。材料中显示巨蟒出山风景的岩石是花岗岩,花岗岩是侵入型岩浆岩,B正确。
【小题2】花岗岩是侵入型岩浆岩,因此该景观形成的地质作用是岩浆入侵,B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岩石圈物质循环。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图为世界某三地“大陆边缘向洋盆过渡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三地中易发生地震的是
A.①
B.②③
C.①③
D.①②
小题2:③地所在海域可能位于
A.非洲西海岸
B.英国西海岸
C.日本东海岸
D.巴西东海岸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C
本题解析:
小题1: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出现地震灾害。图示给出的三个地区都属于海洋和陆地的过渡地带,②和③都出现了海沟,说明这里是板块的消亡地带,板块碰撞,多火山和地震活动。
小题2:图示表明三个地点都是大陆的东海岸,大洋的西海岸,所以AB错误;③位置有明显的海沟、岛弧等表明这里是板块的消亡边界,巴西东海岸不位于板块的交界处,D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试题《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