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智利南部柴滕火山(42.0°S,72.4°W)某日喷出大量气体和火山石。智利军警已启动紧急行动预案,要求当地居民撤离。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智利火山活动比较频繁的主要原因是2.此次火山喷发时,火山灰蔓延的方向是
A.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的消亡边界
B.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的生长边界
C.位于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交界的消亡边界
D.位于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交界的生长边界
E.向西北方向
F.向东南方向
G.向东北方向
H.向西南方向
参考答案:1. C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智利位于南美洲西海岸,太平洋沿岸,虽然西临太平洋,但是根据板块构造理论,这里属于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交界地带,是板块碰撞挤压的消亡边界、不是生长边界。所以C对、D错。智利西临太平洋,但不是太平洋板块,所以A、B错。
2.读材料可知,该火山位于南纬42°,位于南半球的西风带,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吹的是西北风,在风力吹送下,火山灰蔓延向东南方向,B对。A、C、D错。
考点:板块构造,气压带风带。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图是黄土高原外力作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黄土高原位置特殊表现在2.黄土高原成因是
A.东南季风向西南季风过渡地带
B.森林带向荒漠带过渡地带
C.流水作用为主向风力作用为主过渡地带
D.湿润地区向半湿润区过渡地带
E.流水侵蚀
F.风力侵蚀
G.流水堆积
H.风力堆积
参考答案:1. C
2. D
本题解析:1.黄土高原位置特殊表现在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从湿润向干旱过渡;从森林向草原过渡;从农业区向牧业区过渡。
2.黄土高原的成因是风力堆积;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是流水的侵蚀形成的。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我国东南部某地区某河段示意图,回答小题。
1.该河段①②③④四个航道中,较利于航行的是:2.若在a、b、c、d四处选择一处建设村庄,则最适合的地点是: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E.a
F.b
G.c
H.d
参考答案:1. C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河流弯曲的河段凹岸侵蚀严重,平直的河段北半球右岸侵蚀严重,侵蚀岸河水较深,利于航行。
2.C处地形平坦,且距河流较近,取水便利,适合建设村庄。
考点:本题组考查河流的航道特征及聚落的分布。
点评:本题组结合河流的航道特征考查地转偏向力对河流的影响,难度较小。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 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读唐朝诗人胡玢的诗,结合下图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2.内力作用主要影响河流的
A.曲流的东岸是侵蚀岸
B.“数家新住处”应位于乙地
C.诗中叙述的情境一般发生在河流的上游
D.河流流向为自南向北
E.流向
F.含沙量
G.汛期
H.流量
参考答案:1. B
2.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河流发生弯曲后,侵蚀堆积现象发生的规律是“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图中河段东岸乙处凸向河心为凸岸,发生堆积现象,西岸甲处现象,答案A错误,乙处发生堆积形成河漫滩平原,适宜人类居住,形成新的居民区,所以“数家新住处”应位于乙地,答案B正确,诗中叙述的情境“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 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是指河流的堆积和侵蚀,一般发生在河流的下游,而河流上游主要为侵蚀,堆积作用不明显,故答案C错误,图中等高线处发育河流,地形为河谷,等高线向北凸出,地势北高南低,河流应该是自北向南流,故答案D错误。
2.内力作用下使地貌变的高低不平,河流由高出流向低处,决定了河流的流向,故答案选A。
考点:本题考查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东北某黑土丘陵区南北坡坡度相同其坡度小于东西坡,各坡向降水差异很小。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两个年份该区域各坡向侵蚀沟密度2.侵蚀沟密度表现为南坡大于北坡的自然原因是
A.西南坡大于东南坡
B.东南坡大于西北坡
C.南北坡大于东西坡
D.西北坡大于东北坡
E.南坡为夏季风迎风坡,风力侵蚀力大
F.南坡为阳坡,积雪融化快,流水作用强
G.北坡为冬季风迎风坡,降水侵蚀力大
H.北坡为阴坡,昼夜温差大,冻融作用强
参考答案:1. B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用排除法做,1950年西南坡侵蚀密度小于东南坡,A项排除;两年中北坡侵蚀密度小于东西坡,C项排除;两年中西北坡侵蚀密度都小于东北坡,D项排除。
2.侵蚀密度与流水作用有关,而流水作用与气候相联系,当地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吹东南风,南坡为迎风坡,北坡为背风坡,因此南坡侵蚀密度大于北坡侵蚀密度。
考点: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及地理图表的阅读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