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地理高频试题、高中地理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地球与地图 地球 地图: 地图的基本知识 等值线图 宇宙中的地球 宇宙环境: 地球是太阳系中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圈层结构 宇宙探测 人类认识的宇宙 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地壳物质循环 内力作用与地貌 大气的热状况 大气受热过程 大气运动 全球气压带 常见的天气系统 气候类型及其判断 大气的圈层结构 水的运动 陆地上水体 世界洋流分布 水资源利用 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环境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要素 地域分异规律 陆地自然带 自然对人类影响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 全球气候变化 资源对人类生存: 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自然灾害发生 人口与城市 人口与地理环境: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人口迁移 人口分布 人口性别 城市与地理环境: 城市的空间结构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城市的区位因素 地域文化 生产活动 农业生产活动 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地域类型 工业生产 工业区位因素 传统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 交通运输 现代交通运输方式 交通运输线路 交通运输布局 城市交通的特点 商业中心和国际贸易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工业化 区域农业生产 人类与地理环境 人地关系思想 主要环境问题 可持续发展 区域地理环境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遥感(RS) 全球定位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 荒漠化的防治 水土流失的治理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区域地理 世界地理 世界分区地理 中国地理 中国地理概况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中国的农业和工业 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中国的自然资源 中国区域差异 东部季风区 国土整治 选修部分 宇宙与地球 太阳系和地月系 海洋地理 海洋和海岸带 海洋环境问题 海洋开发 海洋权益 旅游地理 旅游活动设计 旅游景观的欣赏 旅游与区域发展 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文化景观 文明旅游 城乡规划 自然灾害与防治 自然灾害与环境 主要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 防灾与减灾 环境保护 资源问题 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问题 环境污染与防治 环境与环境问题 环境管理 环境与发展问题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3S技术综合应用 地图与遥感 综合专题

高考地理试题《区域可持续发展》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六)
2020-01-08 13:21:29 【

1、综合题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目前我国人均耕地仅有1.43亩,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图16为我国2003年耕地减少的因素构成图。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邹贺栓院士说,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和资源的减少,我国的粮食生产任务艰巨。从长远和根本上讲,要改变我国粮食增长的方式,开辟我国根食生产的新途径,关健在于农业科技进步。
材料二

(l)农业土地生产潜力(百千克/公顷)是由光、热、水、养分四因子共同决定的。根据图14说出我国全年土地生产潜力的分布规律。(2分)

(2)比较图13中A、B两省全年土地生产潜力的差异,并分析原因。(4分)
(3)近年来,图13中C省出现了大批速冻食品生产厂,产品销往全国。试分析在该省发展这类企业的有利条件(至少答出3点)。(3分)
(4)试分析图14中D地区土地生产潜力由东向西变化大的原因。(2分)
(5)根据图15和图16,就如何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至少答出3点,3分)


参考答案:(1)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2分)
(2)A(河北)省土地生产潜力低于B(浙江)省(2分)热量充足,降水多,生长期长,水热组合好。(2分)
(3)接近原料产地,原料充足: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劳动力丰富(每点1分,共3分)
(4)自东向西海拔迅速升高,导致温度下降很快,热量减少(2分)
(5)①积极开发和推广先进农业技术,提高粮食作物的单产水平②保证粮食的耕种面积③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④防治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⑤制订政策,充分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⑥完善粮食储备制度⑦增加粮食进口渠道(每点1分,答3点即可满分,3分)


本题解析:(1)直接根据图14的等值线分布,说明全年土地生产潜力分布的高低差异即可。(2)图示A为位于华北地区的河北省,而B为位于长三角地区的浙江省,图例直接反映B省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大于A省区,主要原因可从纬度位置的差异,对水热条件的差异和耕作制度的差异分析。(3)影响食品厂生产的区位条件主要从原料、市场、交通、科技、政策和劳动力等因素分析。(4)根据图示D省区为西藏,西藏的东南部地区位于纬度较低的河谷地带,水热条件充足,故土地生产潜力大,而其西部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寒冷,冻土广布,土地生产潜力低。(5)保障粮食安全,应从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技术、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单产方面和保障耕地面积方面分析,并可借鉴能源安全问题从粮食进口方面分析措施。
点评:本题考点较多,但难度一般,基础性强。解题的关键是能抓住图示等值线、区域地理位置和耕地面积变化等基本信息,结合影响工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分析和粮食安全问题等内容分析,注意调用课本相关内容,学会知识的迁移应用。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河套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河套平原素有“塞上米粮川”之称,是内蒙古自治区粮、油、糖生产基地。指出该地发展农业生产的主导限制性自然因素,并说明进行改造的方式及可能引发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近10年来,土默川平原实施退耕还草工程,使这一地区成为中国“乳都”呼和浩特的核心奶源基地。分析促使这一转变产生的社会经济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特征:年降水量大多在150毫米至400毫米之间,自西向东逐渐增多(或自东向西逐渐减少);年降水量小于其南北两侧。
原因:从西(东)向东(西)距海(或太平洋)越来越近(远),受夏季风影响逐渐增强(减弱);河套平原为阴山山脉与鄂尔多斯高原之间的断陷沉积平原(或位于河谷,地势较南北两侧低),受夏季风影响较其南北两侧小。
(2)主导限制性因素:降水。方式:引黄河水进行灌溉。问题:土壤盐渍化;下游水资源短缺。
(3)生态保护的需要;消费者对乳品需求的增加;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乳品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国家政策的支持。(答出3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2008年江苏省区域发展概况表”及“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区际联系示意图”。回答7~8题。

地区
总人口
地区生产总值
粮食产量(万吨)
城市人口
人数(万)
占比
数值(亿元)
占比
数量(万)
全省
7624.50
1
25532.91
1
3125.05
4056.23
苏南
2959.80
0.39
15931.09
0.62
463.53
1996.99
苏中
1621.93
0.21
4625.59
0.18
810.16
790.81
苏北
3042.77
0.40
4976.23
0.19
1851.35
1268.42

小题1:苏南、苏中、苏北相比,正确的是(?)
A.苏北人均粮食产量低
B.苏北城市化水平高
C.苏中离上海发达地区都市圈最远
D.苏南经济发达
小题2:图例中方向①②分别表示(?)
A.人口流动产业转移
B.产业转移人口流动
C.粮食运输煤炭运输
D.煤炭运输粮食运输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根据图中数据进行计算。人均粮食产量=粮食总产量÷地区总人口,苏北地区粮食人均产量高;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地区总人口,苏北城市化水平低;苏中离上海发达地区都市圈比苏北近;苏南经济最发达。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小题2:区域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区域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区域的开放性特征,便于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经济发达地区可以为经济落后地区提高资金、技术和人才;经济欠发达地区可以为经济发展地区提供资源、劳动力等。图例中方向①②分别表示人口流动和产业转移。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2006年12月9日人民日报报道,在“2006绿色中国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获得特别奖的“绿色GDP课题研究小组”成员在发表获奖感言是透露,绿色GDP正面临举步维艰的窘境,部分省份要求退出绿色GDP核算试点,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有关“绿色GDP”的正确的是
①“绿色GDP”的实质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②“绿色GDP”概念的提出,最关键的是促进决策部门和公众观念的变化
③“绿色GDP”的含义是不追求GDP的增长速度,而追求环境质量
④“绿色GDP” 的提高会增加资源的相对消耗量2.部分省份要求退出绿色GDP核算试点,说明?
①绿色GDP还未被一些决策者认识理解?②绿色GDP核算方式还不十分完备
③进行绿色GDP核算,会降低经济增长水平?④进行绿色GDP核算,会降低GDP总量3.下列经济增长可以反映绿色GDP理念
①大力发展传统工业,提高经济收入水平
②砍伐出售林木,获得巨大经济收益的同时,得到大片耕地
③发展“循环经济”,获得经济收益
④实现清洁生产,获得经济收益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E.①④
F.①②
G.②③
H.③④
I.①③
G.②④
②③
③④


参考答案:1. A
2. B
3. 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环境保护。
1.绿色GDP主要指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与环境保护相结合,最关键是产业部门和公众的参与,故选A项。
2.“部分省份要求退出绿色GDP核算试点”说明在实施上遇到困难,主要体现在决策者的认识和实施方法上,故选B项。
3.传统工业一般以矿产资源为基础,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故不符合绿色GDP概念,①错误;大面积的砍伐树木,可获得经济效益,但环境被破坏,生态环境恶化,将对地区的长远发展不利,不利于可持续发展,②错误。


本题难度:困难



5、综合题  西部开发是我国为振兴中西部地区经济而实施的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读有关图表回答:

⑴内蒙古自治区从西向东干湿地区的变化依次是干旱区、      区和半湿润区,这表明该地区的年降水量自西向东逐渐     
⑵西部地区各土地类型中,占比重最大的是 ?,该土地类型有利于发展?
⑶因此,西部地区有着我国著名的????等四大牧区。但随着近几年经济的开发,忽略了环境建设,使西部地区出现了?等生态问题,请你提出两条有关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合理化建议??
?


参考答案:
(1)半干旱?增加?
(2)草地?畜牧业?
(3)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 土地荒漠化 建议:适度放牧;退耕还林、还草;建设生态林;大力发展人工草场;定居轮牧等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1)由图可知,内蒙古自治区从西向东干湿地区的变化依次是干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这表明该地区的年降水量自西向东逐渐增加。原因是海陆位置。
(2)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应的土地类型是草地,有利于发展畜牧业;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土地类型是森林,一般发展耕作业。
(3)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草原面积广阔,形成我国著名的四大牧区,由于过度放牧,破坏植被等原因,土地荒漠化问题突出。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问题一般是土地荒漠化,湿润半湿润的山地丘陵地区一般是水土流失;灌溉农业区生态环境问题一般是次生盐渍化。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地理题《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