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六)
①过度抽取地下水 ②草场普遍超载 ③人口的不断增长 ④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⑤不合理的灌溉方式 ⑥流水侵蚀和风沙危害的加剧 A.①②③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④⑤⑥ |
参考答案:小题1:C
小题1:D
小题1: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下列地理分界线不经过秦岭—淮河的是( )
A.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B.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C.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D.常绿阔叶林带与落叶阔叶林带的分界线
小题2:有关四大区域优势农产品的错误判断是( )
A.a——水稻、柑橘
B.b——小麦、大豆
C.c——棉花、葡萄
D.d——青稞、油菜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
小题1:我国内外河流域的分界线大致于季风区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一致,不经过秦岭淮河。
小题2:d位于青藏高原,主要的作物为青稞、小麦和豌豆,油菜不适宜种植。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2011年1月1日凌晨~3日8时,图14中大部分地区出现冻雨天气,大部地区的气温维持在-4℃~-1℃,局地达到-10℃~-8℃ 。针对这一天气状况,中央气象台1月3日10时首次发布冰冻黄色预警。一些省市已经启动应急预案,部分中小学已停课、缓考或提前放假。
图中受冻雨灾害影响面积最大的省是
A.云南省
B.贵州省
C.重庆市
D.湖南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2009年秋季以来,我国西南地区降雨少、气温高、蒸发大、墒情差,遭受了百年不遇的严重旱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四种地貌图(图2)
【材料二】 气象干旱卫星监测图(图1)
【材料三】?据统计,1951年至1990年的30年中,我国共发生干旱300次,洪涝236次。年平均干旱受灾面积为2085.1万公顷,洪涝受灾面积842.5万公顷。(1平方千米=100公顷)
【材料四】1950-1991年间我国西北、东北、华北、西南、长江中下游、华南等六个区域干旱季节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图3)。
(1)2009年入秋以来,旱灾最为严重的省份是?。重旱灾区中分布较普遍的地貌是图2中的
?(填选项),其成因是?作用(6分)。
(2)在下列选项中与西南干旱影响有关的包括:a、棉花价格? b、烟草价格? c、广东的电力供应? d、珠江口的咸潮? e、石油产量 (2分)?
A、a、b、c、d、e? B、b、c、d? C、a、e? D、a、c、e?
(3)造成本次西南大旱的相关因素有(4分)
A、全球气候变暖? B、西南季风较弱? C、喀斯特地貌? D、冷空气较强?
(4)阅读有关资料看出,我国发生旱涝灾害概况是?。(5分)
(5)全国旱灾最多发的区域是?,旱情多发季节是?;因干旱对全国粮食市场影响最大的两个区域是?;旱灾造成的粮食减产在西北、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都占到本区气象灾害造成粮食减产的一半以上,表明以上四个区域影响农业生产的最主要的变化因素是?。(5分)
(6)请列举一些缓解西南干旱的应急措施。(4分)
参考答案:(1)云南、贵州、广西(2分);①(2分);流水溶蚀(2分)。
(2)B(2分)?(3)A、B(4分)?
(4)我国多旱涝灾害,尤其多旱灾,年均旱涝灾害各约10此左右,年均旱涝灾害面积大约占全国的1/30)(5分)
(5)华北 春季?华北、长江中下游?水分(5分)
(6)调水、挖井、人工增雨、关闭用水大户等(4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资料分析运用能力和我国的气候。
(1)图1反映特旱范围主要分布于贵州、云南和广西的西部。由于位于云贵高原地区,故主要的地貌的特征为喀斯特地貌,石灰岩地区长期受流水侵蚀的结果。
(2)云贵高原为我国主要的烟草产区,而非棉花产区;为西电东送南线的水电输出区;位于逐渐上游,故该地区的特旱导致珠江上游水量大量减少,影响烟草生产和水能资源的开发和珠江下游的水量。
(3)干旱主要从降水量和蒸发量的角度分析,我国西南地区的降水主要受西南季风影响。
(4)材料四反映我国旱涝灾害多发。根据C项旱灾面积占全国旱灾面积的比重判断,我国受旱灾最多发的地区是华北地区,主要以春旱为主;通过B项旱灾粮食损失量占全国的比重判断,反映干旱对我国粮食市场影响最大的是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旱灾影响农业生产,说明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为水分。
(6)针对干旱缺水的主要措施,一般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世界分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