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二)
A.区域界线是明确的 B.区域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 C.区域之间差异性突出 D.四大区域是相互联系的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差异。
小题1:干湿区的划分是以蒸发量和降水量的对比关系为依据的。
小题2:自然区域的划分界线是模糊的,而不是明确的。
小题3:图示干湿地区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我国降水量的分布差异而形成的。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该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是(?)
A.大气降水
B.沙漠凝结水
C.冰雪融水
D.湖泊水
小题2:该区域河流径流量变化特征一般有(?)
①流量较平稳,没有明显的汛期
②流量变化受气温的影响,丰水期出现的夏季
③冬季出现明显的断流现象
④季节变化小,年际变化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小题3:该地区的水循环类型多属于(?)
A.海陆间循环
B.陆地内循环
C.海上内循环
D.以上都不是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该地是塔里木盆地,处于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河流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选择C项。
小题2:河流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流量与温度呈正相关性,夏季流量大,冬季出现明显的断流现象,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选择B项。
小题3:该地是塔里木盆地,处于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水循环类型多属于陆地内循环。选择B项。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12.有关东北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北、东分别为小兴安岭、大兴安岭、长白山所环绕
B.包括黑、吉、辽
C.地表以肥沃的黑土著称,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
D.海拔多在50米以下,地势坦荡,沃野千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1.上述资料表明,导致该地区近十年来粮食平均亩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2.目前,该地区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3.该生态环境问题对该地区的危害是
A.耕地面积扩大,单位面积投入劳动力减少
B.人口增长过快
C.气候发生异常变化,水旱灾害频发
D.毁林开荒现象严重
E.荒漠化严重
F.水土流失严重
G.热带雨林滥伐
H.气候异常
I.水土流失加剧
G.物种锐减或灭绝
河湖淤积,洪涝灾害加剧
土地肥力下降
参考答案:1. D
2. B
3. D
本题解析:1.根据表格内容显示,该地虽然耕地面积扩大,但是植被覆盖率降低,年降水量减少,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所以单产降低。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2.通过表格数据分析,该地区河流含沙量增加,土壤肥力降低,所以该地区主要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3.水土流失的危害是使耕地土层变薄、养分流失、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产降低。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图是我国某山脉东、两坡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第题。
小题1:图中山脉是
A.大兴安岭
B.太行山
C.祁连山
D.贺兰山
小题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山为我国地势二三阶梯的分界线
B.山麓气温比山顶气温约高18℃
C.该山以西绿洲农业特色突出
D.该山为种植业与畜牧业的分界线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示山脉两侧的方向:东南、西北,可知山脉为东北-西南走向。排除祁连山,再根据山脉两侧存有沙漠可推断出应为贺兰山。
小题2: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所以A错误。山麓与山顶相差约2000米气温约高12℃所以B错误。山脉以西山麓地带,地下水资源较丰富,沙质土壤,透水透气性好,绿洲农业发达。所以C正确。贺兰山是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牧区与农耕区的界线大体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线。所以 D错误。
点评:本题以我国某山脉东、两坡地质剖面图为载体考查我国主要山脉、主要地理界线和农业类型,属基础知识题。解答时注意结合山脉的走向及两侧的地质状况准确定位,然后结合地理学上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高频考点《世界分区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