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试卷《水的运动》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二)
A.地表径流总量会减少 B.地下径流总量会减少 C.下渗将会增加 D.植物蒸腾作用将会增强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水循环的原理可知,图中①-④分别是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南水北调工程将我国南方的河流水(地表径流)调入北方地区,体现了人类活动对地表径流环节的影响。
【小题2】植物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甲处植被被破坏,导致其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地表水迅速汇入河流,下渗水量减少,地下径流总量减少。
考点:水循环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下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关于图示区域矿泉水点空间分布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呈带状分布
B.不规则分布
C.与断裂分布相对应
D.与断裂分布无关
小题2:图示水体应属于
A.陆地水
B.地下水
C.大气水
D.地表水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由图示可知,矿泉水点空间分布点多在断裂带上,不是带状分布,与断裂分布是相对应;选C正确。
小题2:断裂带出露的泉水属地表水,不是地下水。而陆地水的概念太过广泛,它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不能选A。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我国东北某河流流量变化图”,A、B、C分别表示河流的三种补给形式。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C在汛期时的补给量与枯水期时的补给量比较正确的是
A.汛期时的补给量比枯水期的补给量多,因为汛期时河水水位高,地下水补给增多
B.汛期时的补给量比枯水期的补给量多,因为汛期时地下水水位高,补给河水量增多
C.汛期时的补给量比枯水期的补给量少,因为汛期时河水水位较高,地下水补给量减少
D.汛期时的补给量比枯水期时补给量少,因为汛期时地下水水位高,补给河水量减少
小题2:图中虚线表示该河上游修建大坝后的流量曲线,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受到水库调节,全年流量比较和缓
B.地下水位上升,与河流相互补给,流量和缓
C.河水水位下降,与地下水相互补给
D.受到水库调节,河流与地下水补给关系消失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结合所学知识,我国东北河流主要河流补给形式为夏季的大气降水(A)和春季的季节性积雪融水(B),地下水补给(C),流量平稳,水位变化不大。图中看出地下水补给集中在5月份和冬季(枯水期),补给量大,而在春季(3—4月)和夏季(6—9月)两汛期,补给量少因为在河流汛期,河流水位高于地下水水位,河水补给地下水,故量少,反之在枯水期则多。
小题2:大坝水库对河流的流量具有调节作用,在汛期,蓄水,流量较修建前小,枯水期,放水,流量较修建前大,使得季节变化小,流量平稳。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有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甲地为海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受人类活动影响最明显的环节是①
B.环节②与气流上升有关
C.环节③与地形起伏无关
D.环节④使甲地增温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由此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且甲地为海洋,知乙地为陆地,①为水汽输送,②为降水,③为径流,④为蒸发。水汽输送这一环节人类基本无法改变,径流与地形起伏有较大关系,蒸发要吸收热量,故会使甲地降温,降水的形成一般与气流上升、气温降低有关。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区域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判断下列有关地理现象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乙村可看到甲村
B.A处能形成壮观的瀑布
C.图示区域最高处海拔超过900米
D.河流下游段自西北向东南流
【小题2】甲乙两村的最大高差可能约为( )
A.199
B.299
C.399
D.499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中500米等高线和山峰869米可以推出该图的等高距为100米,甲村和乙村间等向线向低处凸为山脊,有山脊阻挡,乙村看不到到甲村,A错。A处为山脊,不可能有河流,A处不可能形成壮观的瀑布,B错。在图右上角闭合的等高线海拔900米,闭合等高线内的海拔高度可超过900米,C正确。根据图中左上角的指向标,下北上南左东右西,河流下游段自西北向东北流,D错。
【小题2】甲村海拔为0~100米,乙村海拔400~500米,两村高差为300~500米,最大高差应最接近500米,但不能等于和超过500米,D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等高线的应用。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技巧《环境与环境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