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知识大全《水的运动》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四)
A.积雪融水补给为主 B.雨水补给 C.地下水补给 D.湖泊水补给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该地气温最冷月大于0°C,应位于亚热带地区,恒河、尼罗河、亚马孙河位于热带地区,A.B.D错。只能是长江流域,C对。
【小题2】图中河流径流量与大气降水量变化基本一致,说明河流主要补给形式是雨水补给,B对。其它补给方式图中没有明确显示,不是主要补给形式,A、C、D错。
【小题3】该地河流的径流量最低的月份出现在1月份,此时是冬季,大气降水少,所以水量最少,A对。
考点:不同区域河流的特征差异,河流主要补给形式。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图7“某大洋表层海水盐度、温度随经度变化”,回答:
小题1:图中所示盐度最低处位于
①120°E?②120°W?③亚欧大陆西岸?④太平洋西岸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小题2:盐度最低处其盐度低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量大
B.蒸发量小
C.寒流影响
D.径流影响
小题3:温度最高处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海陆分布
B.气候
C.太阳辐射
D.洋流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7分)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坎儿井是古代生活在新疆的各族人民根据当地气候、水文特点创造出来的特殊灌溉系统,?堪称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地下水利工程之一。坎儿井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越来越成为一种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但目前游人较少。图19是坎儿井构造示意图,图20是坎儿井景观图。
(2)据图文资料,说出坎儿井的主要水源,并说明游客较少的主要原因。(7分)
参考答案:
(2)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地下潜水)(1分)
距客源地的距离远;(2分)交道不便;(2分)地区接待能力较差;(2分)
本题解析:
(2)本题考查陆地水体之间的补给关系和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评价。根据图示:坎儿井位于位于新疆,主要的水源为距离客源地距离远,客源地主要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交通不便和地区的接待能力较差。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某河流流量变化图”,读图回答下题。
【小题1】 该河流的主要补给是( )
A.地下水
B.冰雪融水
C.雨水
D.湖泊水
【小题2】该河流可能分布在我国的(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东北地区
D.西北地区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从图中可看出河流夏季时流量大、冬季流量小,全年流量较大,因此该河流的主要补给是雨水,C正确。
【小题2】从图中看该河流流量较大,可能分布在我国的南方地区,B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下面左图为某地地形剖面示意图,右图为该地沿海某流域地下水等水位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判断图示水循环的类型,结合图示说出水循环的意义。(6分)
(2)结合图示水循环环节,分析说明C海区的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4分)
(3)分析右图等水位线特征说明河流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4分)
(4)与10年前相比,右图中的地下水水位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导致地下水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
(1)海陆间循环(2分) 水循环的意义: ①维护全球水量平衡;②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③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④不断塑造地表形态。(4分,每点1分)
(2)图中水循环地表径流环节影响该海域渔业资源(2分)入海河流带来的营养盐类,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渔业资源丰富。(2分)
(3)河水补给地下水(2分)从潜水等水位线分布特征可以看出,潜水位自河床向两岸逐渐降低河水位高于潜水位,所以河水补给潜水。(2分)
(4)地下水水位变化:升高;(2分)原因:气候逐步趋向湿润;植被覆盖率提高。(2分)
本题解析:
(1)由图可知;图中的水循环是在海洋与陆地之间进行的,故图中水循环的类型为海陆间大循环。水循环的意义要从维持水量平衡;缓解热量收支不均;促进陆地水体的更新;塑造地表形态来分析。
(2)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要从沿海大陆架、洋流、温带海区、入海径流的角度来分析。而题目要求从水循环的环节来进行说明。由图可知使得该海区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与水循环的地表径流环节有关。入海径流从陆地上带来了丰富的营养盐类,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浮游生物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渔业资源丰富。
(3)图中河流的流向是由东北向西南流。而地下水的流向是垂直于等潜水位线由高值指向低值,故图中地下水向两侧流,故图中应该是河水补给地下水。
(4)图中实线为1-10年的等水位线,而虚线为2-10年后的等潜水位线,由图可知虚线值较实线值要大,故地下水位线升高。而地下水是由地表水转化而来的,由此可能是自然原因:近年来降水增加;也有可能是人为原因:植树造林导致植被覆盖率增加。
考点:水循环的考查。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大气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