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水的运动》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四)
A.土壤水 B.潜水 C.承压水 D.地表径流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B
本题解析:
济南的地势南高北低,泉水来源于南部山区,向北至山前平原和黄河冲积平原,使地表水和地下水向城区汇集。降水渗入地下后,顺岩层方向北流,到城区受花岗岩阻挡,水体承压上升,在岩溶断裂处涌出地面形成泉水。故泉群的主要补给区为侵蚀平原和喀斯特低山,泉群的水源为承压水,潜水、土壤水不会自己涌出地表。近年来,由于上游补给区水土流失,涵养水源能力降低,下游地下水超采,使济南泉群失去昔日的风采。2003年泉水由枯变丰的最主要原因是该补给区降水大增。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所给四幅图中,位于东北地区的河流是(?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东北地区的河流存在双汛期,即春汛和夏汛。其形成是:冬季下的雪因为当时的气温较低没能融化,到第二春季到来时,气温升高,冰雪融化形成春汛;夏季是因为大气降水而形成的夏汛。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不同补给方式下的河川径流的特点的理解,,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7分每空1分)??
(1)由A与B组成的水循环叫?;由D与E组成的水循环叫?。
(2)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南水北调工程与哪一个环节关系最密切??。最能代表我国夏季东南风的环节是?。(填字母)
(3)目前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很少,因此?和保护水资源已成为当务之急。
(4)下列对水循环重要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双项选择题)(2分)
A.使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在其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
B.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不变
C.使陆地径流增多,海洋蒸发减少
D.使水资源形成不断更新的统一系统
参考答案:(1)?陆上内循环?,?海上内循环?(2分)
(2)? F?,? C?(2分)
(4)?节约?(1分)?
(5)? AD?(2分)
本题解析:图示AB表示内陆地区的水汽蒸发,并在内陆地区形成降水,判断为陆上内循环。而DE表示海洋上的水汽蒸发和降水,故形成海洋循环。(2)南水北调属于影响地表径流环流,故与F环节关系密切。我国夏季的东南季风把海洋水汽带到陆地,属于水汽输送环节即C环节。(3)由于人类可利用的水资源非常有效,故人类应节约和合理利用水资源。(4)水循环能够促进地球上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通过降水促进地球上水体的更新;水循环可以塑造地表形态,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是由地球运动奠定的;水循环会参与沉积岩的形成,与变质岩、岩浆岩的形成无关。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学生只要掌握水循环的基本环节、类型和影响等基本内容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1年3月11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22 个会员城市的对外经济协作办相关负责人齐聚义乌,召开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办公室第24次工作会议。
材料二:下图为我国长江三角洲示意图。(1)A湖参与了__________水循环和___________水循环(填水循环类型)。
(2)图示海域有我国著名的______渔场。
(3)近年来A湖水质较差,试分析其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示地区是我国产业转移的主要转出地之一,分析该地区转出的产业类型及该类产业转出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长江三角洲为我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简析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该地人口特征有何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海陆间;陆地内
(2)舟山
(3)城市化发展使得城市人口激增,生活排污量大;农业上化肥、农药使用过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水体污染;工业三废的排放;船舶行驶排放的污染物等。(3点即可)
(4)原料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原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该地区出现了用地紧张、地价上升、环境恶化、劳动力成本上升等现象,原料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产业不适合在该地区继续发展,因而产生了产业转移。
(5)外来人口增加;城镇人口增多;人口老龄化严重。(两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读某河流修建水库前后径流量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修建水库后
①河流径流量增加? ②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
③降水量季节变化增加?④旱涝灾害的发生机率减小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小题2:可调节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及降低洪涝灾害发生的措施还有
①植树造林? ②人工降雨? ③疏浚河道? ④退耕还湖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中曲线可知,建水库后,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②对。洪峰期水位下降,枯水期水位提高,旱涝灾害减少,④对。河流径流量、降水量的变化与水库修建无关,①、③错。所以B对。A、C、D错。
小题2:植树造林可以涵养水源,增加下渗,调节地表径流量减少,降低洪水灾害,①对。人工降雨,可以增加径流,但是不能降低洪涝灾害, ②错。疏浚河道可以降低洪涝灾害,不能调节径流的季节变化,③错。退耕还湖,可以提高湖泊的调节能力,降低洪涝灾害,减小径流量的季节变化,④对。所以C对。A、B、D错。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试卷《水的运动》高频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