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左图是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右图是我国东部部分地区地壳等厚度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每空2分,共10分)

(1)在左图中界面A上地震波纵波的波速变化是?,物质形态是液态或熔融态的是?。(填字母)
(2)要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应位于 (?)
A.海平面 ? B.岩石圈底部?C.莫霍面 ? D.软流层中部
(3)右图中所示地区地壳厚度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N地的地壳厚度大于38千米,该地的地形可能是__________ (填字母)
A.山地? B.盆地?C.高原? D.湖泊
参考答案:
(1)?明显增加? D?
(2)? C?
(3)自西向东逐渐变薄(自东向西逐渐变厚)。?
(4)? A
本题解析:
(1)读图时先弄清楚横坐标与纵坐标,左图横坐标表示的是地震波的速度(自左向右递增),横坐标表示的是深度的变化(自上往下加深);根据地震波的性质,纵波速度快,可以通过固、液、气三态,横波速度慢,只能通过固态,可判断出E波是横波,F波是纵波;由图可看出在界面A上,F波(纵波)明显弯向右侧(大值),所以在左图中界面A上地震波纵波的波速变化是明显增加;由于横波无法穿过D层,只有纵波才能穿过,所以物质形态是液态或熔融态的是D。
(2)地壳指的是地表往下到莫霍面的层次;即地壳的厚度也就是从莫霍面到地表的厚度,所以要绘制地壳剖面图,其0千米应为于莫霍面。
(3)右图是我国东部部分地区地壳等厚度线图,等厚度线值越大即地壳越厚,等厚度线值越小即地壳越薄;看图右图东侧等厚度线值大,地壳较厚,西侧等厚度线指小,地壳较薄(一般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可得出右图中所示地区地壳厚度的分布特点是自西向东逐渐变薄(自东向西逐渐变厚)。
(4)地壳厚度越大,说明海拔(地势)越高,结合题意“N地的地壳厚度大于38千米”,可知N地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可判断该地地形可能是山地。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地壳结构中,主要组成物质为液态的是(?)
A.上地幔
B.下地幔
C.外核
D.内核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横波无法在液态中传播,故结合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特征反映,古登堡以下的外核部分,横波消失,判断外核可能为液态。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能结合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速度的变化判断地球内部的物质状况。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北京时间2009年9月2日15时55分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发生7.3级地震,震源深度60千米,此次强震的震中在西爪哇省打横地区西南方142千米处的海域。据此回答下题。
此次地震发生后,地震波横波(S波)和纵波(P波)的传播速度在向上经过莫霍界面时发生的显著变化是(?)
A.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增加
B.S波完全消失,P波的波速突然下降
C.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下降
D.P波完全消失,S波的波速突然下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震波。材料反映地震发生于地下60KM处,故判断震源位于地幔,故地震波从下向上传播,则经过莫霍界面,横波和纵波的波速都明显下降。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对于生物圈与水圈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地球上的水97%以上是陆地淡水
B.水是地球表面分布最广的物质
C.生物圈存在于大气圈下层、整个水圈和地壳上层
D.生物圈是地球表面极其特殊的圈层,它非常活跃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试题解析:陆地面积小,海洋面积大(71%),地球上的97%为海洋水,3%为淡水,且水圈的组成部分广泛,如湖泊、河流、冰川、地下水等,分布最广的物质。生物是地球上特殊和重要的圈层,最活跃;其分布在大气圈下层,整个水圈和地壳的上层,绝大部分集中爱地面以上100米或水面以下200米这一薄层里。综上选A。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是?(? )
A.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
B.岩石圈是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组成
C.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
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即软流层以上的部分两部分,由坚硬的岩石组成,故答案选B。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