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读我国两个重要的三角洲示意图,回答问题。(10分)

(1)A图所示三角洲地区:
①城市??(填代号)是我国最大城市。(1分)
②本区农业发展不利的气象灾害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空1分)
(2)B图所示三角洲地区:
B图是我国改革开放前沿,在1979--1990年间,该地区利用自身丰富的资源发挥优势,引进资金、技术、设备,大力发展?密集型产业;经济迅速发展带动工资水平的提高,导致该地区该资源优势逐渐丧失。通过产业升级,?产业已成为主导产业,目前是我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2分)
(3)比较A图和B图区域经济发展条件
相同点:?(1分);
不同点:A图与B图区域相比优势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参考答案:(10分)
(1)⑤(1分)
台风、暴雨、洪涝、干旱(伏旱)、春季低温(任3点,每点1分)
(2)劳动密集型(1分)
高新技术产业(1分)
(3)相同点:矿产资源缺乏(能源资源缺乏也可)(1分),
优势有:经济腹地广、科技水平高、人才众多、产业基础好。(任3点,每点1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1)我国最大的城市为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的南岸,即图示⑤。该地区位于长江流域,受季风气候影响,故旱涝灾害多发,且夏秋季节的台风和夏季的伏旱、春季的低温冻害是影响本区主要的气象灾害。(2)B图为珠三角,改革开放初期,该地区以引进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90年代中后期,该地区实施了产业升级,以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3)区域经济发展主要从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市场、交通、科技、政策、劳动力、工农业基础等方面分析,注意结合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实际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下图为我国东北和美国玉米种植分布与降水分布图,据此回答下题。
(1)玉米价格上涨过快对美国下列哪个行业直接影响最大_________。(填字母)
A.水产业B.粮食加工业C.乳畜业D.纺织业E.餐饮业
(2)美国玉米带和我国东北玉米种植区,发展种植业的自然条件有哪些方面是相似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醇等“绿色能源”的开发备受世界关注。有的国家正尝试用它来代替机动车用油。利用玉米秸秆生产燃料酒精的大致流程,请根据所学的知识说明利用玉米生产酒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①纬度位置,都位于北温带;②夏季气温高,热量条件好;③地形以平原为主;④年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上,位于半湿润地区;⑤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
(3)利用玉米生产酒精可能污染水源,但可以减少化石燃料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减轻酸雨的产生和大气污染程度,减弱温室效应。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我国正在建设杭州—宁波—福州—厦门—深圳的沿海高速客运铁路,它对东南沿海的发展将起到促进作用。下图示意我国东南部部分铁路网。读图完成1~2题。

1、该高速铁路建设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
[? ] A、多地震,地质灾害严重 B、多台风,气象灾害严重 C、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河流众多 D、所经地区人口多,侵占农田多 2、该铁路的开通,将带来的影响和变化有
|
[? ] A、造成劳动力的大量流失 B、直接促进了我省与江西省的经济联系 C、造成沿线地区农产品种植种类的很大变化 D、造成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客源市场重新整合
参考答案:1、C 2、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我国A区域位于沿海,海陆交通便利;B区域位于内陆山区,有两条省道通过,拥有丰富的煤铁资源。下表是两区域部分统计数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1) (1)两区域发展经济的相对优势是:A区域(?);B区域(?)。(6分) (2)A区域和B区域合作发展,产生下列要素的流动。从A区域流向B区域的主要是(填选项代码) (?),从B区域流向A区域的主要是(填选项代码) (?)。(2分) ①资金 ②劳动力?③技术、管理?④原料、燃料?⑤劳动密集型产业? (3)分析技术和资金的流动对流入区的影响。(3分)
参考答案:(1)A区域:经济发达;劳动力素质高;交通便利;科技发达;产业结构成熟。? B区域:劳动力资源丰富;煤铁资源丰富;人均耕地多。? (2)①③⑤?②④? (3)促进资源能源开发;加快工业化进程;改善产业结构;提供就业机会。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地理统计表的分析能力。主要涉及知识点有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区际联系及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等。 (1)从题干及表格数据,A区域地处沿海,交通便利;GDP16013亿元,经济发达;大学生比例高,劳动力素质较高,同时,单位GDP能耗低,反映科技较为发达;二三产业比重高,产业结构成熟。B区域煤铁资源丰富;耕地资源较A多;人口众多,大学生比例低,则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 (2)从区际联系和协调发展来看,A区域可以为B区域发展提供资金、技术、管理支持,并在产业升级过程中将劳动密集型产业专业到B区域,促进B区域经济发展。B区域廉价劳动力资源丰富、煤炭资源丰富,这些都可以提供给A区域。 (3)技术和资金从A区域流入B区域,有助于推动B区域矿产能源资源的开发及相关工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并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加快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距。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图为“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构成及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2010年与2005年相比,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发生的变化是2.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常规能源变化表明 ①煤炭的消费已经不再占主要地位 ②西气东输工程促使天然气消费比重明显增加 ③石油资源的枯竭导致其消费量减少 ④酸雨的防治和温室气体的减排依然是环境治理的重点 A.煤炭消费量的增长幅度为零 B.核电的增长幅度大于水电 C.可再生能源的消费比重均有增加 D.石油消费量的下降幅度最大 E.①② F.②④ G.①③ H.③④
参考答案:1. C 2. B
本题解析:1.由图中折线的变化可以判断,煤炭消费量的增长是负值且下降幅度最大;水电的增长幅度大于核电;可再生能源的消费比重均有增加。 2.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常规能源变化表明煤炭仍然占主要地位,酸雨的防治和温室气体的减排依然是环境治理的重点;西气东输工程促使天然气消费比重明显增加;石油比重几乎没有变化。
本题难度: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