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农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三) 2020-01-08 14:23:31 
                            
           【大 中 小】
              小题2:图中④阶段比③阶段更有利于该地区生态环境保护,这主要是因为 
                | 
 1、单选题  如图表示某地农业生产投入的变化过程,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影响该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条件的变化
 B.市场需求的变化
 C.科学技术的发展
 D.国家政策的变化
 
 |  A.引进了新的蔬菜品种,更适合在当地种植
 B.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了蔬菜产量
 C.减少温室大棚使用,提高了经济效益
 D.减少了化肥、农药投入,促进了农副产品综合循环利用
 
 
 
 2、综合题  读“我国北方某城镇周围农业布局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在A、B、C、D四处发展棉花、水果、蔬菜和乳牛生产,则:
 ①B处宜发展_____生产,其自然条件是靠近______,社会经济条件是接近__________。(3分)
 ②C处宜发展________生产,既靠近________,交通便捷,又靠近________,能为市民提供新鲜农产品。(3分)
 (2)如果在D处发展种植业,应改造___________条件,这样不仅可以扩大______________,也有利于____________。(3分)
 (3)这里的蔬菜区为了满足城镇居民冬季也能吃到新鲜蔬菜,改善作物生长的________条件,推广____________生产,生产反季节蔬菜。(2分)
 
 
 
 3、综合题  下图所示区域人口密集,其中甲市出产的白酒驰名中外。酿造该种白酒的原料主要为生长在甲市周边区域的糯红高粱。为了确保白酒品质,当地种植的糯红高粱一般不施用化肥和农药。为了扩大产量,农业专家曾尝试在他处种植糯红高粱,但离开原产地仅十数公里,便会出现质量变差、减产等问题。
  根据图文资料,分析甲市周边地区发展糯红高粱种植业的有利与不利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单选题  由湖北大学和湖北省种子集团公司联合选育的“两优287”,已被农业部专家评为超级杂交稻。该品种填补了我国杂交早稻无国标一级米的空白,解决了我国双季稻产区杂交早稻高产不早熟的难题,较好地协调了熟期、产量、米质等之间的矛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我国双季稻产区的形成说明农业生产具有 (? )
 ①季节性和周期性?②地域性?③非地带性?④不稳定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小题2:超级杂交稻的培育成功说明 (? )
A.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限制越来越强烈
B.加大科技投入,成为提高农业产出的重要手段
C.水稻的生长已不受地域限制
D.自然条件在农业生产中已无足轻重
小题3:双季稻生产的决定性因素是 (? )
A.土壤
B.地形
C.水热
D.技术 
	        
5、单选题  我国90年代初苹果畅销,但1996年苹果价格大跌,主要由于(? )
A.政策变化
B.市场需求的变化
C.人口增长趋缓
D.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