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知识点《地图》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四)
A.499米 B.549 米 C.449米 D.599米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A点,海拔较高,适宜远眺,但与村落间有山脊相隔,不能拍摄全景,A错。C点, 视线通透,俯视全村,没有阻挡,B对。B点,距离较近,与村子间有山丘阻挡,不能拍全景,C错。D点,地形平坦,视野开阔,但海拔太低,不能拍摄全景,D错。
【小题2】根据图中等高线数值,最高点在左下角,海拔约500-550米,最低点0-50米,所以最大高差范围是450-550米,B对。
考点:等高线图判读,高差计算,等高线图的实际运用。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不同的自然环境中人类活动也有差异;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使人类影响和改变自然环境的能力大大提高,因此人类必须走人地关系和谐统一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江中游D湖及周边地区图
材料二 D湖沿岸某地的“1950年和2010年土地利用状况示意图”
(1)概述材料一图示区域的地形特征。(4分)
(2)湖陆风是指由于湖泊与陆地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风。请简析该湖区湖陆风在每年7~8月份最为明显的主要原因。(4分)
(3)简析该地土地利用变化对湖泊及周围地区环境产生的影响。(5分)
参考答案:
(1) 东、南、西三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较高(2分)中北部以平原为主,地势较低(2分)
(2) 夏季的时候,湖区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夏季风是有海洋吹向陆地的风,所以对于湖陆风影响弱。再者湖面宽广,湖水很深,因此水陆热力性质差异更为显著,加大了湖陆风(4分)
(3) 该地区围湖造田使得湖泊面积减少,所以湖泊对于河流的调蓄能力下降,湖泊面积减小,调节气候的能力减弱,在沿湖地区修建了造纸厂,工业废水的排放,污染了水环境,破坏了地表的植被,使得生物多样性减少。
本题解析:
(1) 描述一个地区的地形特征主要从地形类型,地势高低,地形分布三个方面来描述,从等高线地形图上可以看出,东面、南面、西面海拔较高,大都在500米以上,说明地形是山地和丘陵,地势较高。中北部是平原地形,地势较低。
(2) 问题中提到湖陆风是指由于湖泊与陆地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风,所以该题可以参考海陆风的成因。湖陆风显著,说明此月份湖泊和陆地热力性质差异显著。题干中提到是长江中游地区,7-8月份该区域是处在副高的控制下出现伏旱天气,同时湖泊的面积大,所以导致湖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
(3) 影响类的试题一般应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分析材料二的前后图的对比,发现湖泊面积减小,同时增加了聚落和造纸厂,湖泊对河流径流有调蓄作用,丰水期储水枯水期放水,湖泊水面对局部气候也有调节作用,增加空气湿度等,湖泊面积减小,其调蓄功能下降;同时造纸厂是污染水源的工业,工业污水的排放会导致当地水体污染,生物多样性受损等。
考点:考查地形特征的描述、热力环流原理和区域环境问题。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图,横线为20°纬线,A处以东为海洋,B、C之间和D、E之间为陆地,其余为海洋。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A、C、E三地的气候都是?(?)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小题2:A、C、E三地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B.东南信风迎风坡降水丰富
C.受寒流影响降水更少 D.海陆热力差异
小题3:D处有一高大山脉,其形成原因是?(?)
A.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而形成
B.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而形成
C.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而形成
D.非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而形成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1:B
小题1: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某区域等高线和地层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甲处地貌类型为(?)
A.背斜成山
B.背斜成谷
C.向斜成山
D.向斜成谷
小题2:乙处(?)
A.侵蚀作用明显
B.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C.和甲地地势差异主要是内力形成
D.是李家庄良好的引水源头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甲处是山顶。根据岩层新老关系看,中间新,两翼老,是向斜构造。所以地貌类型是向斜山,C对。A 、B 、D错。
小题2: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判断,乙处中间老,两翼新,是背斜构造。根据等高线弯曲判断,是山谷地貌。背斜成谷,说明侵蚀作用强烈,A对。背斜是良好储油构造,B错。地势差异是外力作用形成,李家计地势较乙处高,从乙处引水不便。
本题难度:简单
5、填空题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数码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分别是:① ② ⑥ 。
(2)③、④两地的相对高度为 米,若两地图上距离为3厘米,其实际水平距离为 千米。
(3)如果把图上的比例尺放大到原图比例尺的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为 。(用数字表示)
(4)有AC和BC两种方案把水引到C处,应选择 线,理由是 。
(5)若从甲、乙、丙三处中选其中一处修梯田,以 最好,原因是 。
参考答案:
(1)鞍部 山谷 陡崖
(2)143 6
(3)1∶100 000
(4)AC AC虽然引水距离较长,但水从水库引出后可以顺着地势进行自流;而C处地势比B处高,BC线不便于自流引水
(5)丙 丙处地势平坦,有利于修建梯田;丙处的地势比水库的水位低,有利于引水灌溉。
本题解析:
(1)读图可知,②处有河流流过且从等高线图可知海拔中部低两侧高为山谷,⑥处等高线重合,说明为陡崖。
(2)③地海拔为428米,④地海拔为571米,两地相对高度=571-428=143米;读图可知比例尺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2千米,若图上3厘米则实地6千米。
(3)图上比例尺为1:200000,放大2倍,为1:1000000。
(4)引水线当选择由高处往低处,可自流引水,故AC线最好。
(5)修梯田需要坡度小于25°,地势较低的山坡,可以有较好的投入产出比,地势低有利于进行农业生产,故丙处最好。
考点:等高线判读。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试卷《大气的热状况与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