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持续性原则与公平性原则的“代际公平”是一回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持续性原则是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在不超越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保持发展的持续性;资源分配在时间上的公平性即为“代际公平”,因此持续性原则与公平性原则的“代际公平”并不是一回事。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可持续发展的四个原则的含义及其具体做法。
?
含义
具体做法
公平性原则
资源分配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应体现公平,即“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
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各国都有发展权;优先消除贫困。
持续性原则
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在不超越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保持发展的持续性
保持适度的开发规模,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共同性原则
国家和地方的决策和行动应有助于实现全球的整体协调
建立良好的国际秩序和合作关系,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
阶段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各国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不同,可持续发展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也不同
发展中国家处在可持续发展的初级阶段,仍以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发达国家处在可持续发展的高级阶段,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成为主要目标,在资源与环境的保护方面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破坏自然带地带性分布规律的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经度位置
C.气压带和风带
D.地形起伏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地形起伏是破坏自然带地域性分布规律的因素。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下列中国古人的行为或主张蕴含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
A.以人为本,人定胜天
B.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C.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D.封山育林,定期开禁
参考答案:1. D
本题解析:封山育林,定期开禁有利于森林资源的更新与再生。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列属于循环经济特征的是
A.高消耗——高利用——低污染
B.高消耗——低利用——高污染
C.低消耗——高利用——低污染
D.低消耗——低利用——低污染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循环经济和传统生产模式的差别。循环经济以环境无害化技术为手段,以提高生态效益为核心,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传统的生产模式为高消耗——低利用——高污染。循环经济的特征为低消耗——高利用——低污染。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读下图,分析回答我国一些地区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及其治理措施。(8分)

(1)①②两地区存在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自然原因是_________? _______;人为原因是____? ____________。(2分)
(2)③④⑤三个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2分)
(3)治理图中①~⑤地区环境问题的生物措施有哪些?(2分)
(4)图中①地区最大河流所在流域近40年来水量骤减,结合下图,分析该河流域水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2分)

参考答案:
(1)土壤侵蚀和草地退化 降水少,气候干旱 过度农垦、过度樵采、过度放牧
(2)土壤侵蚀严重 山地丘陵地形,人口密集,过度开垦严重
(3)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
(4)原因: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流域内用水量快速增加。
对策:压缩高耗水农作物播种面积,实行退耕还草工程;大面积推行滴灌、渗灌等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节水、高效农业。
本题解析:
第(1)题,由图可以看出,①②两地区存在的环境问题是土壤侵蚀和草地退化,其自然原因是降水少,气候干旱;人为原因是过度农垦、过度樵采、过度放牧。
第(2)题,由图可知:③④⑤三个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共同特点是土壤侵蚀严重,原因是山地丘陵地形,人口密集,过度开垦严重。
第(3)题,图中①~⑤地区环境问题主要发生在生态环境脆弱区,具体问题主要表现为森林破坏、土壤侵蚀、草地退化,针对问题,提高植被覆盖率是治理该问题的根本措施,生物措施如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等。
第(4)题,图中①地区最大河流为塔里木河,所在流域近40年来水量骤减,结合流域用水结构图可知,该河流域水量减少的主要原因与人口增长、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增加密切相关,解决对策可从压缩高耗水农作物播种面积,实行退耕还草工程;大面积推行滴灌、渗灌等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节水、高效农业等方面分析。
点评:本题组难度较小,解答本试题的关键是读图,注意从图中提炼地理信息,试题设计也充分体现了对学生读图能力的考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