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太阳对地球的影响》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四)
A.东北方 B.东南方 C.正东方 D.正南方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从图文资料可知这样的实验可以看到地球上昼夜交替想象,还有就是东西地方时的差异,无法看到昼夜长短和季节的变化故AB错,地球仪的运动演示只能看到北半球的运动物体的偏向,不能看到南半球的物体的偏向,故C错,选择D。
【小题2】南半球夏季日出在东南,日落在西南,冬季日出东北,日落西北,与北半球的日出日落的方位在季节上正好相对的。故选择B。
考点: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地球日出方位的季节变化。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第24个太阳活动周期从去年开始,因此最近一两年,太阳活动会日趋活跃。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1:太阳活动的平均周期为(? )
A.2年
B.11年
C.24年
D.76年
小题2: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是(? )
A.黑子的出现
B.耀斑的爆发
C.太阳风的爆发
D.极光的出现
小题3:黑子出现在
A.太阳内部
B.日冕层
C.色球层
D.光球层
小题4:太阳活动会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是因为它会扰动(? )
A.电离层
B.磁场
C.对流层
D.平流层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D
小题4: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太阳活动。
小题1: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黑子活动周期约11年。
小题2: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是耀斑爆发。
小题3:黑子出现于光球层;色球层上的太阳活动为耀斑;日冕层上的太阳活动为太阳风。
小题4:由于耀斑爆发会扰乱电离层,产生磁暴,而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 甲地 | 乙地 | 丙地 | 丁地 |
白昼时间 | 12小时 | 9小时09分 | 11小时25分 | 13小时56分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12月22日,北半球是昼短夜长,南半球是昼长夜短。选择D项。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图中OP为昏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4分)(每小题4分)
(1)此时北京时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日、时)。
(2)下列光照图(斜线部分表示黑夜)所示日期与上图中一致的是( )
(3)用折线在图中画出该日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4)图示所对应的时间( )
A.地中海地区阴雨连绵
B.我国西南地区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
C.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方向运动
D.长江中下游正值梅雨季节
(5)一架飞机从c点飞往a点,最短航线的飞行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
(6)六个月后b点的昼夜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2月22日24时或12月23日O时
(2)C
(3)画图略。(准确绘制0°、66°34′N两处的数值)
(4)A
(5)沿经线圈先向北,过北极点后再向南
(6)昼短夜长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1)读图可知,图中OP为昏线,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为18时,故30°E为18时,则北京时间为24时。根据图中可知,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故为冬至日,12月22日,则此时 北京时间为12月22日24时或12月23日0时。
(2)由上题可知,此时为冬至日,图中A为6月22日;B为3月21日或9月23日;C为12月22日;D为6月22日,故C正确。
(3)此图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赤道为66°34′,北回归线为43°08′,北极圈为0°。连接这三点的连线便是变化规律。
(4)此时为冬至日,地中海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我国西南地区,夏季多雨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北印度洋上洋流受东北季风的影响呈逆时针方向;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季节在6月份。
(5)由图可知,图中c点与a点相差180°,故位于同一个经线圈上,应沿经线圈先向北,过北极点后再向南,走极地航线。
(6)此时为冬至日,6个月后为夏至日。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b位于南半球,昼短夜长。
考点:该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困难
5、综合题 如图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光照图,完成:(10分)
(1)请判断ABC属晨线还是昏线?___________ 。此时地球接近 (近或远)日点附近。
(2)此时A、B、C三点的地方时分别是:
A_____ 点、B 点、C_____ 点,北京时间
是 时。
(3)A、B、C、D、E五地此日的昼长由长到短的排列是___________ ,
A、B、D、E四点自传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列是 。
(4)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 ,该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分布规律是 。
参考答案:(1) 晨线, 近。
(2) A 12:00 点,B 6:00 点,C 0或24:00 点 北京时间 8:00 点。
(3) C > E > B > D > A , B > D > E > A
(4) (23º26"S ,180º) , 从南回归线(23º26"S)向南北两侧递减 。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困难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中国区域差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