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某地某月两日太阳高度日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月2.当该地该月1日日出时,处于1日的范围约占全球的
A.地球公转速度不断加快
B.北半球昼夜时差逐渐变大
C.南极地区极昼范围不断扩大
D.上海正午太阳高度持续增大
E.大于4/5
F.大于2/3
G.大于1/2
H.大于1/3
参考答案:1. D
2.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从图中反映的太阳高度角和日出日落时间判断,分析:1日—30日太阳高度角不断增大,太阳直射点越近该地,同时该地在1日日出时间6:20,推出昼短夜长,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30日日出时间早于6点,说明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综上太阳直射点不断北移,到月底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根据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判断,该月为3月份。该月3月份,太阳直射点不断北移:①北半球昼不断变长,在3月22前,昼短夜长,之后昼长夜短;南半球夜变长,极昼范围缩小;②越来越近远日点(7月初),公转速度越来越慢;③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不断增大。④3月22日前昼夜时差不断减少,3月22日全球昼夜平分,过后昼夜时差扩大。故选D。
2.此题考查日界线,要求学生找出180°和0时经线。1日日出北京时间为6:20分(120°E地方时),与0时相差6小时20分,经度差为95°(东早西晚,经度差15°,时间差1小时,经度差1°,时间差4分),0时经线为25°E。1日的范围为180°-25°/360°>1/3.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天文辐射指的是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图甲、乙中的曲线表示不同纬度的天文辐射(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的年变化和北半球不同纬度地面太阳辐射的年变化,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乙两图表示北极点和赤道的曲线是2.北半球同一纬度地区甲图中曲线的数值均大于乙图曲线的数值的原因是3.12月22日南极点的天文辐射日总量比6月22日北极点天文辐射日总量多,原因可能是
A.⑤C和②B
B.⑥D和①A
C.③B和②A
D.④C和③D
E.受海陆热力性质影响
F.受海拔高度的影响
G.受大气的影响
H.受太阳高度的影响
I.南极地区是陆地
G.北极地区是海洋
南极海拔高
日地距离差异
参考答案:1. B
2. C
3. D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变化规律。北极点在冬季出现极夜现象,太阳辐射为0,所以⑥和D表示北极点;赤道在春分日和秋分日附近获得的太阳辐射最多,所以为①和A。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2.本题考查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太阳辐射经过地球大气层,经过大气的吸收、散射和反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3.本题考查地球公转运动的轨道。12月22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极点获得太阳辐射多,1月初为近日点,地球距离太阳近,所以获得的太阳辐射比北极点夏至日多。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图所示为世界某国局部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该国的地势特点是2.该国的气候类型不可能是:3.影响城市②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西高东低
B.中间低四周高
C.东南高西北低
D.北高南低
E.地中海气候
F.温带季风气候
G.温带海洋性气候
H.温带大陆性气候
I.矿物能源丰富,工业发达
G.地形平坦,农业发达
气候温和湿润,水资源丰富
位于河流附近,航运便利
参考答案:1. C
2. B
3. 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
1.根据图示河流流向判断该国的地势分布为:东南高,西北低。
2.该国位于亚欧大陆的西岸,而温带季风气候只分布于大陆东岸。
3.结合该城市的地理位置判断,②表示巴黎,故其形成和发展不包括矿物能源优势。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新民晚报》定期刊登日出日落时间表。该表为某年11月30日刊登的12月2日部分城市日出日落时间表。阅读后回答问题。
1.请比较表中六个城市白昼的长短,其中两个城市之间白昼时间差值最大可达2.请依据表中的资料,判断下列四城市中,纬度最低的是
A.1小时25分
B.3小时05分
C.2小时06分
D.1小时58分
E.a
F.b
G.c
H.d
参考答案:1. A
2. 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昼夜长短变化。
1.直接根据各城市的日出时间和日落时间,计算各城市的昼长即可。
2.纬度越低,则昼夜的差越小。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我国北方住宅区的楼房间隔,理论上应比南方更宽,理由是
A.北方地形平坦广阔
B.正午太阳高度角北方比南方小
C.正午时楼房的影子北方比南方短
D.南方气候更温暖潮湿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应用。距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越远太阳高度角越小。我国北方地区纬度高,距离直射点距离远,正午太阳高度小,冬至日影子较南方长。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