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太阳对地球的影响》高频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八)
2020-01-08 14:49:49
【 大 中 小】
|
1、综合题 读下面“地球的公转”图,图中字母表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如C处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回答:(12分)
  (1)北半球夏半年,在图1中的位置是从 到 (填字母),太阳直射于 和 之间,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 (长或短),北极附近出现 (极昼或极夜)现象。 (2)读图1,请用字母(A、B、C、D、E、F)回答下列问题: 我们淮安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位置是______、昼夜等长的位置是______。 (3)读图2(图中虚线分别为回归线和极圈,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该图中C点(在极圈上)的昼长是: 小时,该日淮安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与图2表示的节气一致的是图1中的哪个图 (填A、B、C、D)。 (4)用“☆”在图2中标出太阳直射点(注意: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应为12点,即正午)。
参考答案:(12分) ⑴B D 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 长 极昼 ⑵C BD ⑶24 昼长夜短 C ⑷太阳直射点所在位置如图所示:

本题解析: 第(1)题,由图1可知:C为夏至日,因为北极圈内为极昼现象,A为冬至,因为北极圈内为极夜现象,根据地球公转方向判断:B为春分日,D为秋分日。北半球夏半年,在图1中的位置是从B到D,太阳直射于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 第(2)题,淮安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位置是夏至日这天,因为夏至日这天,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到达一年中的最大值。淮安昼夜等长的位置是B、D,即春秋分日。 第(3)题,图2中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因此图示为北半球俯视图,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为夏至日,C点在极圈上,故昼长为24小时,该日淮安昼长夜短。夏至日地球所在位置与图1中的C图对应。 第(4)题,图2中所示,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为北回归线,经线为西经90度。
 考点:本题考查光照图的判读。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判断A、B、C、D四点对应的节气,具体涉及的考点有太阳直射点的确定、昼夜长短的判断、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等知识点,学生只要掌握光照图的判断技巧就不难作答。 【知识小结】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º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º26’。 (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º,时间相差1小时,每1º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º-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读图回答1~3题。
 【小题1】此时,赤道与晨昏线相交点的经度分别为 A.45°W,135°W B.135°E,45°W C.60°E,120°W D.0°,180°
| 【小题2】此时,与上海处于相同日期的经度范围为 A.90°W向东至180° B.0°向东至180° C.90°W向东至90°E D.0°向东至90°E
|
【小题3】此日,会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①黄赤交角略微变小
②东京白昼时间比悉尼长
③上海的日出时间比北京晚
④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一年中最小
⑤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⑥地球自转线速度从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
A.①②
B.③④
C.④⑤
D.⑤⑥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我国“植树节”那一天,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参考答案:错误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考点:该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是
A.太阳能
B.地热能
C.风能
D.生物能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太阳辐射维持了地表的温度,是地球上植物生长;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煤、石油等是历史时期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太阳能被埋藏到地下,经过漫长的地质演变转化而形成的。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区位,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图中弧N为某局部经线圈,A、B两地纬度相同,O为该经线圈圆心,图中太阳光(→)与N位于同一平面,且与A相切。读图完成下题。

此日B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
A.O° B.a C.90°-a D.23.5°+a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N为经线圈,阳光与N位于同一平面,说明阳光直射该经线圈的某经线。阳光与A相切,说明过A的纬线出现极昼现象。AB 纬度相同,只能是AB位于同一纬线上。AB之间是极点,阳光直射过B点的经线。图中AB之间夹角是a,所以B地的纬度是90°-a/2,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a/2,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B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是a,B对。
考点:日照图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计算,直射点与极昼极夜现象的纬线度数的关系。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