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某国由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17 508个大小岛屿组成,被称为“千岛之国”;全国有400多座火山,又被称为“火山之国”;该国还是世界上土壤最肥沃的地带之一。右图是该国在上海世博会上的国家馆,层叠的竹竿作为外墙和房顶,17米高的瀑布飞流而下倾洒在场馆的中心,美不胜收。
材料2:下图为埃及简图。


(1)材料1中的国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图表示不同工业部门的投入构成情况,材料1中的国家比较适合发展①~④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类工业。

(3)对比分析尼罗河三角洲地区的土壤和材料1中国家的土壤肥沃的不同原因。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材料中两个国家地形、气候的主要差异。
(5)材料中的两个国家人口分布有哪些的共同点,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参考答案:
(1)印度尼西亚 (2)① ②
(3)尼罗河三角洲地区:尼罗河定期泛滥,泥沙淤积,形成肥沃的土壤。
印度尼西亚:火山喷出的大量火山灰富含矿物养分;该国属于热带雨林气候,高温多雨,水热条件配合良好。
(4)埃及:地形以高原为主;气候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炎热干旱,降水稀少,只有北部的地中海气候区降水稍多。
印度尼西亚:由众多的岛屿组成,地形复杂;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
(5)人口分布相对集中。埃及人口主要分布在河谷和三角洲地带,印度尼西亚人口主要分布在爪哇岛等地。
本题解析:
(1)由材料一中信息可以判断该国为印度尼西亚。
(2)读三角坐标图,①②属于劳动指向型工业、③④属于技术指向型工业,印度尼西亚属于发展中国家,适合发展①②劳动指向型工业。
(3)尼罗河三角洲地区:尼罗河定期泛滥,泥沙淤积,形成肥沃的土壤;印度尼西亚:火山喷出的大量火山灰富含矿物养分;该国属于热带雨林气候,高温多雨,水热条件配合良好。
(4)埃及:地形以高原为主;气候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炎热干旱,降水稀少,只有北部的地中海气候区降水稍多;印度尼西亚:由众多的岛屿组成,地形复杂;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
(5)两个国家人口分布共同点是人口分布相对集中。埃及人口主要分布在河谷和三角洲地带,印度尼西亚人口主要分布在爪哇岛等地。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根据材料描述判断所在的国家、能够熟练判读三角坐标图、能够熟练对比埃及尼罗河河口与印度尼西亚土壤肥沃的不同原因、两个国家地形、气候的主要差异及人口分布。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区域发展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转型阶段、再生阶段。
参考答案:正确
本题解析:按区域生产力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特征,把区域发展划分为区域初期阶段、成长阶段、转型阶段和再生阶段。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区域发展阶段的基本划分,知识性试题。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体现了下列哪一种人地关系的思想
[? ]
A、地理环境决定论
B、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C、可持续发展论
D、人定胜天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若有人在美国洛杉矶海滩拾到我国上海一学生在东海放出的漂流瓶,那么该漂流瓶可能借助的洋流有
A.日本暖流——北赤道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
B.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
C.日本暖流——赤道逆流一加利福尼亚寒流
D.日本暖流——千岛寒流——阿拉斯加暖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洋流分布。上海位于东海,受日本暖流影响,日本暖流自南向北流向北半球中纬度,连接北太平洋暖流到达美国西岸,受加利福尼亚寒流影响到达美国洛杉矶。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四组河流中,河口都位于北纬25°~35°之间的是?(?)
A.尼罗河、密西西比河、长江、莱茵河
B.尼罗河、恒河、黄河、伏尔加河
C.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长江
D.湄公河、密西西比河、赞比西河、伏尔加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莱茵河在西欧注入北海,纬度高;黄河河口注入渤海;伏尔加河河口纬度高,湄公河河口纬度低;赞比西河在南半球。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