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知识大全《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八)
①河谷地质构造为向斜 ②河谷地质构造为背斜 ③河谷岩层下可能有石油④河谷是由岩石断裂所形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从P地河谷剖面图上可以看出,河流的西岸(左岸)比较陡,也就是侵蚀岸,所以可以断定该地位于南半球;S地位于大陆西岸,纬度位置在南北纬30°—40°C之间,所以为地中海气候,B正确。
【小题2】从P地河谷剖面图上可以看出,岩层向上弯曲,所以此地的地质构造为背斜。背斜是很好的储油构造,所以C正确。
【小题3】从图中可以看出,南半球大陆等温线向北凸出,说明同一纬度,陆地气温低于海洋,所以为七月份(南半球冬季);此时地中海气候进入雨季,雨水补给湖泊的水量比较大,所以B正确。
考点:气候类型的判断和地中海气候的特征,等温线的判读以及湖泊的补给方式。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南亚季风的夏季风的风向是( )
A.东北
B.西南
C.东南
D.西北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季风环流的形成既有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也有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南亚的冬季风是单纯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东北季风,夏季风的形成主要是有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为西南风。
考点:本题考查南亚季风环流。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对季风环流及其形成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南亚是热带季风气候,其成因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另外学生还要掌握东亚季风的成因。东亚的季风的形成只是单纯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夏季的东南季风,冬季的西北季风。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上海世博会自2010年5月1日开园,10月31日结束。回答以下问题。
【小题1】在上海世博会期间,不可能出现的天气现象是( )
A.雷暴
B.台风
C.伏旱
D.沙尘暴
【小题2】世博会期间,长江三角洲地区海陆间热力环流是( )
A.夏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B.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C.陆地比海洋气温低
D.陆地比海洋气压高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夏季气温高,大气对流旺盛,易发生雷暴天气;台风主要形成于夏秋季节;每年7、8月份,长江流域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形成伏旱天气;因此A、B、C三种天气现象均可能出现。沙尘暴一般在冬春季节出现在我国北方地区。
【小题2】世博会期间为北半球夏季,此时陆地受热速度快,气流上升,形成低压,海洋上形成高压中心,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考点:我国的天气和气候、季风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古诗:“五月炎蒸气,三时刻漏长。夏随风里热,梅逐雨中黄”,据此回答小题。
【小题1】“五月炎蒸气”所描述的地理现象是( )
A.夏季潮湿炎热的天气
B.春季增温快的现象
C.印度雨季来临前的天气
D.春季潮湿炎热的天气
【小题2】这四句所描述的地区是( )
A.东南沿海
B.四川盆地
C.台湾海峡两岸
D.长江中下游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古诗中的“五月”是农历,大致就是公元历法的六月,当属夏季,“炎蒸汽”则表示了湿热的天气。
【小题2】“梅逐雨中黄”描述的是梅雨天气,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人口增长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