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试卷《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六)
A.A B.B C.C D.D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结合图示A表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B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C表示地面射向大气,故判断为地面辐射;D由大气射向地面,判断为大气逆辐射。而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
【小题2】图示C为大气射向地面,故判断为大气逆辐射。
【小题3】大气逆辐射把能量还给地面,对地面起了保温作用。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
点评:本题为基础性试题,难度较低,解题关键是从图示分析入手,能判断图示大气的热力作用过程。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读大气垂直分层图回答:(11分)
【小题1】图中 曲线能正确表示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情况。
【小题2】图中代表热层的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代表平流层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小题3】E层和C层的共同特点是气温都随高度增加
而 、大气都具有 现象。
【小题4】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是 层(填字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部分主要在 (填字母)层顶部被臭氧所吸收。
【小题6】适于高空飞行的是 层(填字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A (1分)
【小题2】F D (2分)
【小题3】降低 对流 (2分)
【小题4】C 水汽尘埃多;大气对流运动显著 (2分)
【小题5】D (1分)
【小题6】D 水汽尘埃少,能见度高,天气晴朗;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大气垂直分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对流层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所以图中A曲线能正确表示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情况。
【小题2】热层位于高层大气,其温度随海拔升高气温升高,所以F层为热层。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所以D层为平流层。
【小题3】E层被称之为高空对流层,从图中可以看出E层和C层的共同特点是气温都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大气都具有对流现象。
【小题4】对流层空气下部温度高,空气以对流运动为主,对流层集中了大部分的水汽和固体杂质,所以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小题5】平流层中含有臭氧层,臭氧能够吸收紫外线。D层为平流层。
【小题6】D层为平流层,平流层大气的温度随海拔升高而升高,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平流层中水汽和固体杂质少,大气透明度高,适合高空飞行。
考点:大气的垂直分层。
点评:整个地球大气层象是一座高大的而又独特的“楼房”,按其成分、温度、密度等物理性质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世界气象组织把这座“楼”分为五层,自下而上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 中新网2009年10月21日电据中国气象局网站消息,继10月17~19日中国北方地区经历一次较强冷空气过程之后,10月25~28日,北方地区自西向东将会再次出现一次较强冷空气过程,并伴有大风降温天气。西北大部、华北中北部、东北地区大部的平均气温将会降到10℃以下,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南部和黄淮等地将出现一次降水过程,对缓和当地旱情起到一定作用。
材料二:
河南省郑州市10月23~29日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变化曲线图。(1)由材料知,郑州市在此期间经历的天气系统是下图中的________。(填字母)
(2)10月23日~29日,该地出现的降雨过程最可能在哪天?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分析为什么在10月27~28日日温差明显减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10月28日。原因:出现降雨会使气温明显下降,而且阴天时,云层阻挡了太阳辐射到达地面,使气温降低。
(3)由图示气温变化看,10月27~28日是冷锋过境时,出现阴雨天气。因此,白天云层阻挡了太阳辐射到达地面,气温不会太高;夜晚云层增强了大气逆辐射,使气温不会降得太低,故日温差较小。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新华网北京12月16日体育专电:北京时间16日零点15分,当地时间15日13时15分,福娃在南极极点所在的标志——南极柱向全世界发出“北京欢迎您”这一冰雪纯真的邀请。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该照片拍摄日期,图中南极柱日影变化是( )
A.不断变短
B.在不断变长
C.日影长度不变
D.日影在不断东移
【小题2】照片中,拍摄者或南极柱影子的方位是( )
A.南极柱影子指向正南
B.拍摄者位于南极柱东南
C.拍摄者位于南极柱正北
D.南极柱影子指向东北
【小题3】与图示地区相比,北极点及周边相应范围内( )
①3月份累计昼长短 ②7月份冰层厚度大 ③8月份近地面气压高 ④ 9月份平均气温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12月南极极点处于极昼期,由于极点是一个点,一天中的太阳高度不变,始终与该日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所以图中南极柱日影长度不变;由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运动呈顺时针,所以太阳的视运动方向呈逆时针,所以影子在不断向西移,故选项C正确。
【小题2】由于站在南极点的任意一个方向都是北,图中南极柱位于南极点上,所以照片中,拍摄者或南极柱影子的方位始终在南极柱的正北,故选项C正确。
【小题3】根据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可知3月1日—2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极点及周边为极夜,所以3月份累计昼长短;7月份北半球为夏季,北极点及周边冰层厚度小;由于南极点附近海拔高,冰雪厚,气压低,所以北极点及周边8月份近地面气压相对较高;9月份北极点及周边大部分时间是极昼,所以平均气温比南极较高,故选项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水的运动》高频.. |